双因素理论

书籍: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22:19:03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天津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第962页(361字)

又称“保健因素一激励因素理论”。

行为科学中一种以满足人的需要的目标或诱因为基础的激励理论。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他通过大量调查发现,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都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如果工作条件、工资报酬等低于职工可以接受的水平,则会引起职工的不满;而改善了,则不满消除,但并不会导致积极的工作行为。

这类因素类似于卫生保健,它只能对人的身体起预防效果,但不会直接导致身体健康,赫茨伯格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另外,他又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如工作富于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个人才能可以发挥等内部因素。他主张从内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这种内部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相结合,称为“双因素”理论。

上一篇:人事行政 下一篇:X理论-Y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