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书籍: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22:45:50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天津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第1054页(546字)

唐中叶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

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安禄山、史思明等先后担任节度使,扩充军队,而唐朝府兵制日趋崩溃,武备极为空虚,安、史反叛野心日益膨胀。随着阶级矛盾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天宝十四年(755),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同年攻占洛阳。

次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同年六月,潼关失陷,唐玄宗逃亡四川,叛军占领长安。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即位,主持平叛。至德二年(757)春,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唐军由郭子仪等率领,在回纥军队援助下收复长安、洛阳。安庆绪退至邺郡。史思明降唐。乾元元年(758)史再叛。

唐使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围困邺城,被安庆绪、史思明战败。次年,史思明在魏州称大圣燕王,杀安庆绪,并其部下,回范阳自称大燕皇帝,连下汴州、郑州、洛阳、河阳等地,其势复盛。上元二年(761)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

次年肃宗死,代宗李豫即位,命李光弼等诸将攻取洛阳,史朝义大败,在走头无路的情况下,史于广德元年(763)正月,在广阳自杀,叛乱平定。战乱持续近8年,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削弱了中央集权,成为唐朝统治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