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说

书籍: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1 00:40:1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第210页(421字)

中国明清时代的一种论主张。

强调格调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由明代前、后七子和清代沈德潜所提倡。格调即体格声调,包括作品的内容和声律形式两方面。

唐代以后的诗歌理论中,常常谈及诗的“格”、“调”,但直到明代前后七子,才把它作为论诗的决定性环节,并以此构成他们的诗歌理论。

李梦阳强调“格古,调逸”(《潜虬山人记》),称“高古者格,宛亮者调”(《驳何氏论文书》);王世贞认为,“才生思,思生格,格生调”(《艺苑卮言》)。他们认为,汉魏及盛唐以后,诗的格调下降了,所以他们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从格调入手,去模拟汉魏盛唐的诗歌。清代沈德潜重提格调说,强调作诗要“学古”和“论法”,并在诗歌体、格、声、调等各方面制订了许多法规,目的则在体现“温柔敦厚”的封建伦理道德。格调说在反对明初台阁体的萎弱诗风起过积极作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其实质在提倡拟古主义,受到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文学家的批评。

上一篇: 下一篇: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