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

书籍:中国留学生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23:31:4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学生大辞典》第3页(956字)

【生卒】:1936—

【介绍】:

留学美国,博士。

山东日照人,生于美国安·亚柏尔大学医院。两月后,随母回国。因战乱,幼时随父母到处迁徙,未上过正规学校。1948年,随父母到台湾,先修完小学课程,后相继进台中市平原中学、台北市成功中学和建国中学,1955年毕业,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进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一年后被应邀访台的美国密执安大学工学院院长布朗教授发现,遂进密执安大学工学院。1957年因申请兼修理学研究所的数学、物理未获批准,决心转入理学院。

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科研工作。1963年为能经常凭吊母墓,到哥伦比亚大学尼文斯实验室工作,因发现重氢分子离子而初露头角。后到欧洲的核子研究中心从事实验研究。1965年秋参加哥伦比亚大学首席物理实验家李昂德曼主持的实验小组,同时还参加了普林斯顿大学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办的加速器实验室的工作,在此期间因证实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等而引起注意。后又应邀到联邦德国汉堡国家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从事研究。

1967年应邀到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寻求新的基本粒子的实验。1972年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台300亿电子伏的质子加速器寻找新粒子。1974年秋发现了后来被称为“J”(命名与其姓“丁”相似,含有纪念意义)的新粒子。为此于1976年12月获诺贝尔物理奖。

领奖时不顾美国、瑞典有关部门的劝阻和为难(此时已加入美国籍),用中文致答谢词,并一改让妻子坐获奖者身后的惯例,而让父亲坐在身后。1978年始,重回汉堡,主持世界很多国家参加、400多名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组成的实验小组,建造了耗资数亿美元的L3探测器,从事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试验。

“是当代最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在粒子物理学中有许多卓着的贡献”(杨振宁语)。J粒子的发现,为粒子物理学开拓了新的方向和领域。此外,对量子电动力学之精确性、轻子的性质、矢量粒子的性质、胶子喷注现象、Z-r之干涉等问题的研究,都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曾数次回国访问、讲学,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接见,应聘担任了中国科技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名誉院士等。

台湾“中央研究院”还设立了“丁肇中物理奖学金”。着有《J粒子的发现》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