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72页(1046字)
【生卒】:1613—1682
【介绍】:
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
初名绛,明亡改名炎武,字宁人,居亭林镇,因号亭林,自署蒋山佣。诸生。鲁王时,与归庄共起兵,官兵部职方郎中。明亡矢志不仕,卜居华阴以终。
治学提倡经世致用,精于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一生致力经学、历史、地理、音韵等,着述宏富,最着名的着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音学五书》为顾炎武研究古韵的着作,是清代古音学的奠基之作。顾炎武的古音研究,在理论、方法、实践上都有很大贡献,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理论上,顾炎武主唐陆德明“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之说,大力宣传明陈第古今音异的观点,认为古有本音,不同今音,古人作诗押韵自有条理,一字有一定的读法,一扫唐宋人以今音衡量古音,随意改音改字的所谓“叶韵”的陋习,审核《诗经》、《周易》及先秦汉魏韵文,比勘群书,综合贯穿,就古音实际客观归纳古韵部,树立研究古音的正确观点。另一方面,在入声的分配上,顾炎武摆脱中古韵书的格局,一反《广韵》入声韵部与阳声韵部相承的传统,根据《诗经》押韵和《说文》谐声,并参照文字假借和一字去入两读的现象,提出古韵入声应配阴声的观点,证据确凿,为后来学者所遵循,这是顾炎武在古音研究理论上的一大发明。在古韵部归纳的方法上,顾炎武首创“离析《唐韵》”的研究方法。顾炎武彻底摆脱《广韵》韵目的限制,逐字审核古音,根据古韵文押韵客观串联韵字,归纳古韵韵部。
顾氏古韵分部借《广韵》韵目统摄以便称说,但往往将今韵一个韵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归入古韵几个韵部,这与前人仅就今韵合并成古韵有着本质的不同,充分体现了古今语音系统的差别。此后清代古韵学家都继承顾炎武,分析更为细密。在实践上,顾炎武全面审核《诗经》全书1900余韵字,参证《楚辞》和先秦经传诸子,下及两汉魏晋南北朝韵文韵语,串联归纳,定古韵为10部,其中第六、七、八、九4部为学者承认,成为定论,其余几部也都初具规模。顾炎武所定古韵10部,虽然比较粗疏,但纯从古代韵文客观归纳而成,大体反映了古韵实际,所以成为后人进行古韵分部的基础。
此后江永、段玉裁、王念孙、戴震、孔广森、江有诰诸家,都是在顾炎武古韵10部之上加细加详。顾炎武虽为古韵分部的创始人,又精于考古,但却疏于审音,工作不免有失,一则分部不够精密,一则字的归类不尽妥当。
同时他研治古音,希望“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者”,这种信古、泥古的说法,显然违背历史发展规律,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