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208页(900字)
音韵学作品。
唐释神珙作,附见于宋本《玉篇》之末,全文由序、五音声论、五音之图、九弄之图四部分组成。神珙在自序中提到了“五音之图”和“九弄之图”,却只字未提“五音声论”,戴震据此认为“五音声论”非神珙所作,而系后人窜入。可备一说。“五音之图”列宫商角徵羽五个圆图,每图举四个字,辗转分析四字间的十种声韵关系:正反、到反、正叠韵、正叠重道、傍叠韵、傍叠重道、正双声、正到双声、傍双声、傍到双声。概括地说,就是反复地分析双声叠韵关系,《广韵》所附“双声叠韵法”大体上就是这种分析方法的改装和简化。该图对“五音”的发音方法进行了描写:“宫,舌居中;商,开口张;角,舌缩却;徵,舌拄齿;羽,撮口聚。”《切韵指掌图》中“辨五音例”说:“欲知宫,舌居中”云云,似即源于此。
“九弄之图”以“反音、双声、正韵、傍韵、绮错、罗文、叠韵、傍纽、正纽”九种关系为经,以平上去入四声为纬列图,意在使人反复玩习双声叠韵之理,进而掌握反切和分析声韵调的方法。
“反音”即反切;“正纽”、“傍纽”也都是双声,“正纽”指四声相承之双声,如图中之“真”与“整正只”;“旁纽”指四声相承之外的双声,如“真”与“颤征之”。“正韵”指能构成两对双声、两对叠韵,辗转相切而自得的四个字,如“真寅之怡”;“傍韵”指能构成两对双声而没有叠韵关系的四个字,如“只盈质怡”;“罗文”指具有双声关系、不同声调而却又非四声相承的四个字,如“之整震折”;“绮错”指具有各种双声关系的(相同或不同声调的、具有或不具有四声相承关系的)字的集合,如“真正质折志旨”等字。
应当指出,此图所据之音系和反切与《切韵》系韵书有较大的不同,如“只,职佚反”,“盈,怡真反”,“引,以整反”,将臻摄与梗摄混而为一;“胫,异正反”,把匣纽与喻四纽混而为一,因此“九弄之图”以“真整正只”、“盈引胫怿”为相承之四声,与后世韵图凿枘不合。
《反纽图》传世版本有三种,张氏泽存堂本与楝亭本相同,日本图书馆藏本中《九弄之图》的文字小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