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词典》第389页(2508字)
疑问代词
一、用来问人。
义即“谁”。作宾语。
①庄公病,将死,谓季子曰:“寡人即不起此病,吾将焉致乎鲁国?”季子曰:“般也存,君何忧焉?”(《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病:患重病。
不起此病:因此病而死去。
焉致乎鲁国:把鲁国〔的政权〕交给谁。②焉请哉?请乎应上公。
(《谷梁传·定公元年》)——乎:用在动词和宾语间的助词。③周道衰微,礼乐陵迟,文武既坠,吾将焉归?(《乐府诗集·琴曲歌辞·陬操》)——周道:传统所崇尚的周王朝的治国之道。
陵迟:衰落。文武:周文王、周武王。焉归:归附谁?
二、询问事物。作谓语或宾语。
义即“什么”。①尧、舜、禹、汤、文、武焉所从事?曰从事兼,不从事别。兼者,处大国不攻小国。(《墨子·天志中》)——焉所从事: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兼:各国间的和平共处。
别:大国攻伐小国。②桀、纣、幽、厉焉所从事?曰从事别,不从事兼。别者,处大国则攻小国。(《墨子·天志中》)③欲仁而得仁,又焉贪?(《论语·尧曰》)——句义:〔自己〕想要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又贪求什么?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集·归去来辞》)——句义:回去吧,〔我〕将停止一切交往。世事与我相违逆,将独自出游啊还求取什么?驾言,出游,语本《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言,语缀。
三、询问处所。
义即“哪里”、“何处”。“焉”的处所义虚化,可问程度,义即“什么程度”。
(一)作宾语。①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之:指代周文王。
②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战国策·魏策一》)——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和田猎的官。
期猎:约好去打猎。一会期:按时赴约。③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吕氏春秋·节士》)——沐浴:古称洗头为沐,洗澡为浴。适:去。④曰:“殷甚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慝胜良。”(《吕氏春秋·贵因》)——焉至:到了什么程度?谗匿(tè)胜良:谗佞邪恶的人胜过善良的人。
(二)作状语。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损魁父之丘:减损魁父那样的土丘。
焉置土石:往哪里堆放土石?②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杜工部集·戏题王宰画山水土》)——焉得:哪里可以获得。
四、用于助动词“得”、“敢”、“可”、“能”、“足”前,表示反诘。
义即“怎”、“哪里”。①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左传·宣公十一年》)②吴人焉敢攻吾邑?(《吕氏春秋·察微》)③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战国策·齐策四》)④今夫竖刁,其身之不爱,焉能爱君?(《管子·戒》)——今夫:助词。
代词
指代前文出现的人或事物。
作宾语。义即“他”、“它”。①信则人任焉。
(《论语·阳货》)——句义:诚信别人就任用他。②太祖由是笑而恶焉。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恶焉:厌恶他。③如异于此,则无论焉。(《史通·疑古》)——句义:如果与此不同,就不去论说它了。
兼词
用于句末,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之”等的作用。义即“在这里”、“向他们”、“比这个”等。①制,邑也,虢叔死焉。(《左传·隐公元年》)——虢叔死焉:虢叔死在这里。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耦而耕:两人并排耕田。问津:本指问渡口,此指问路。
③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国语·晋语五》)——句义:而今宋人杀了他们的国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助词
一、用作语气助词,在叙述句末,义即“了”;在疑问句末,义即“呢”;在测度句末,义即“吧”。
①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句义: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那就进棺材了。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句义:君王如果怜悯牛无罪而被宰杀,那么〔宰〕牛和〔宰〕羊有什么区别呢。
③玉之言盖有讽焉。(《栾城集·黄州快哉亭记》)——句义:宋玉的话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吧。
二、用于句中,表示提顿。①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荀子·劝学》)②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韩昌黎文集·原性》)——上焉者:上等的。
善焉:使它完善。导而上下:引导他或上或下。③于是圣人焉曰黄帝。
(《柳河东集·贞符》)
三、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①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六年》)——晋郑焉依:依靠晋国、郑国。
②《郑书》有之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左传·襄公三十年》)——大焉先:先大,先安定大族。
先,动词。
语缀
用于副词、形容词末,表示某种情态。
①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谆谆焉:絮絮叨叨地。
②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史记·伯夷列传》)——忽焉:一下子,很快。没:殁,逝世。③徐徐焉实狼其中。
(《东田文集·中山狼传》)——句义:慢慢地把狼装入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