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读书大辞典

林语堂论读书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3:39:2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210页(1060字)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玉堂,继改今名,福建溪人。

191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归国,历任北大、北师大、女师大教授和厦门大学文科主任等职。

1932年起,编辑《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提倡“闲适幽默”小品文,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表。1936年举家移居美国,从事着译。

晚年定居台湾。1976年病逝香港。

着述甚丰,先后完成数以千计的散文、杂文、小品、随笔及多部译着,为中国勤奋多产的现代文学大师之一。林氏涉猎宽泛,读书甚博。

曾自述生平喜爱的书有《论语》、老子》、《庄子》、《旧约》、柏拉图《对话录》、莎士比亚《悲剧集》、爱默生《散文集》、荷《伊里亚德》与《奥德赛》、梭罗《湖滨散记》、《简明津字典》、《英选集》(牛津版)、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司考特《萨克逊劫后英雄传》、巴克莱《文化史》、布兰兑斯《十九世纪主要思潮》、李德(Reade)《修道院与家庭》、奥玛·卡耶姆《鲁拜集》和《大英百科全书》。

并曾述志:“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应有几分凌乱,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切不可象一间和尚的斋堂,或如府第中之客室。”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读书的艺术》,下同)。

这种“优雅和风味”当然是外在可以表现出来的,但它绝非一张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所以,有选择性的“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而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林氏主张读书的“真艺术”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在林氏看来,悬梁刺股一类的故事荒谬绝伦,“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地上床去睡觉”,林氏坚信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且是一种值得尊重和令人妒忌的享受。当人们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当然,好书是那种能够带人们到一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