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读书大辞典

翦伯赞论读书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3:40:1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214页(684字)

翦伯赞(1898-1968)名象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

史学家。幼入私塾、清真小学,后入常德中学,读经史、小说。

并在父亲督导下,通读《资治通鉴》。1924年赴美留学,次年冬回国,从事革命活动并进行学术研究。

历任长沙、重庆、上海、香港各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等职。

着述甚勤,有《中国史纲》、《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论集》等。平生爱书,其子翦天聪回忆道:“我每次探亲回家,最愉快的事,就是和父亲一起,一面整理书架,一面听他讲书”,“他特别喜爱自己用过的书和友人赠送的书。

……他说:书是知识分子的粮食,也是武器。

”与顾颉刚一样,主张读史一要显微镜,以识认历史事实,洞察幽微;二要用望远镜,以纵览全局,把握要害。又主张研究历史必须博览群书,全面完备地掌握资料,文献史料的范围早已不是章学诚所说“六经皆史”了,从广义上看,经、史、子、集无一处不无史料,词选、曲录、传奇、小说亦无一处不无史料,“词歌赋、小说剧本亦何尝不是历史资料?”抗日战争时期,曾撰《中国史纲》80万言,被郭沫若誉为“穷搜博览,析缕规宏”。晚年对当时批判“白专”道路而致使许多人不敢读书深表忧虑,尝言:“今后读书和死读书的界限也要划分一下,否则,弄得学生连书也不敢读。

”他学习经典着作的方法是:(1)通读。一本一本,一篇一篇,依次阅读,从首页读到末页,一字不漏;(2)重点读,反复读。

这主要是读对研究历史有直接意义的着作;(3)做读书笔记。

把书中精华摘录出来,为我所用。

这种“通读——重点读——精读”的方法,体现了阅读重点书的三个不同阶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