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173页(847字)

简称“文协”,抗日战争时期的全国性文艺界统一战线组织。1938年3月27日在汉口市总商会礼堂成立。《文协简章》规定:“本会以联合全国文艺作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完成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国民族革命的文艺,并保障作家权益的宗旨”。最高机构为全体会员大会,理事会主持日常工作。在成立大会上,选举邵力子、冯玉祥、郭沫若、张道藩、成仿吾、茅盾、巴金、田汉、王平陵、丁玲、楼适夷、黎烈文、张恨水、沈从文、曹禺、朱光潜等45人为理事,周扬、吴奚如、孔罗荪、曾虚白、吴漱予、欧阳山、梁宗岱等15人为候补理事。理事会推举老舍、胡风、姚蓬子、老向、华林、胡秋原、吴组湘等15人组成常务理事会。下设总务部、组织部、研究部、出版部、分管各项工作。文协成立后,组织了重庆、成都、长沙、昆明、桂林、西安、延安、香港等数十个地方分会,致力于全国抗日救亡文艺运动。其主要活动是:组织和参予了大量社会活动,如“扩大宣传周”,“七·七献金”“雪耻与兵役扩大宣传周”等;开展街头剧和朗诵运动,大力推进抗战戏剧演出和大众诗歌活动;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编印宣传材料和通俗文艺书刊,组织慰问团赴前线劳军;指导文艺创作,多次召开小说、诗歌座谈会、讨论会;开展对文艺“与抗战无关论”的批判,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深入生活;举办各种文艺讲习会,培养抗日文艺骨干;援助贫病作家,呼吁提高版税和稿酬,保障作家权益;开展“祝寿”等纪念活动,进行抗日争民主的斗争;成立附逆文人调查委员会,清查汉奸文人等。1938年5月4日,文协出版会刊《抗战文艺》,发表了大量鼓动抗日的各类文学作品,成为推动抗战文艺运动的道标。刊物坚持8年之久,5易发行所,直至1946年5月在重庆终刊,是和抗战共始终的唯一文艺期刊。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14日,文协召开理监事联席会,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改称“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简称仍为文协。会刊《抗战文艺》易名为《中国作家》迁沪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