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党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260页(1238字)

又称“国家主义派”、“醒狮派”,简称“青年党”。中国现代大买办大资产阶级政党。1923年12月2日在法国巴黎近郊玫瑰城共和街成立。发起人有曾琦、李璜、李不韪、张子柱、胡国伟、梁志尹、何鲁之等人。宗旨是“本国家主义之精神,采全民革命之手段,以外抗强权力争中华民国之独立与自由,内除国贼建设全民福利的国家”。成立大会选举了领导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曾琦为委员长,张子柱、李璜、何鲁之等为执行委员。该党成立初期,其党名保密,对外以“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名义活动。1924年秋,其活动中心从巴黎移至国内。之后,便积极网络党羽,建立组织。1925年10月,公开建立外围组织“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并先后在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十几个省和武汉、天津、上海等市,建立了受其控制的三十多个国家主义团体。如上海的醒狮社,北京的国魂社,四川的起舞社等。该党还在留日学生中建立孤军社、江声社,在留美学生中建立大江会、大神洲社,在旅德华工中建立工人救国会等。1925年12月25日,在这些小组织的基础上,成立“全国国家主义团体联合会”,并分设北京、南京、武汉三个分会。同年冬,青年党中央党部由巴黎移到上海。次年8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在整个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该党以军阀为靠山,支持国民党新老右派的反革命活动,破坏革命统一战线,诬蔑、攻击革命群众运动,阻挠破坏北伐战争的进行。1929年8月,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对外公开了“中国青年党”党名。“九一八”事变后,特别从1934年起,长期依附蒋介石集团,向国民党和帝国主义领取津贴,支持国民党的“剿共”战争。西安事变爆发后,极力阻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期间,追随国民党,取得合法地位,并派代表参加过“国防参议会”和“国民参政会”。其间,曾参加中国民主同盟,系该盟右翼。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以“第三者”身份参与“调解”国共谈判。1946年1月,以独立单位参加政治协商会议。11月,参加由国民党包办的伪“国民大会”,该党要员亦成为政府官员,帮助蒋介石进行反革命内战。成员多是反共的知识分子、政客、军阀、资本家和地主。骨干分子有曾琦、李璜、左生、余家菊、常燕生、李不韪、何鲁之、郑振文、张子柱、胡国伟、梁志尹、陈启天等。成立初期以《先声》周报为机关报,回国后,于1924年10月10日在上海出版机关刊物《醒狮》周报。为扩大宣传阵地,还出版了几十种刊物,如上海有《独立青年》(《孤军》改名),北京有《国魂》周刊,广州有《狮声》等,另出版多种日报,如《申江日报》、《新中国日报》、《中华日报》、《侨声》日报(纽约)等。该党虽曾仰国民党鼻息猖獗一时,但由于其标榜的国家主义极端反动,组织上只不过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反革命“书生集团”,因而经不起人民革命洪流的冲击。随着其反动面目的不断暴露,觉悟的青年人纷纷脱离该组织。1949年,该党余部追随蒋介石逃往台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