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剧团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284页(1338字)

简称“中旅”,中国第一个民间职业话剧团体。1933年冬成立于上海。团长唐槐秋,副团长戴涯。成员先后有吴家瑾、唐若青、赵曼娜、冷波、张惠灵、舒绣文以及章曼萍、赵慧深、曹藻、王遐文、凌萝、洪正伦、陈越山、吴剑声、陶金、姜明、张立德、白杨、蓝、李景波、任荪、童毅、葛鑫、石挥、项堃等。1934年春赴南京作过三次公演。首演剧目是根据美国剧作家欧根瓦尔特的《捷径》改编的《梅萝香》,一炮打响。又续演了《小偷》、《蠢货》、《一个女人和一条》、《未完成的杰作》、《英雄与美人》、《有家室的人》、《讨税》、《软体动物》、《无籍者》、《压迫》等剧。同年7月,不受国民党当局的利诱,悄然离开南京到北平,并以北平为据点,先后在天津、开封、郑州、石家庄等地旅行演出三百九十余场。轮演了《梅萝香》、《茶花女》、《雷雨》、《少奶奶的扇子》、《复活》以及《名优之死》、《第五号病房》、《买卖》、《油漆未干》、《父归》、《蠢货》、《未完成的杰作》、《一个女人和一条狗》、《英雄与美人》、《女店主》、《干吗》、《大王》、《委曲求全》、《情书》、《寄生草》、《醉了》和根据京剧改编的《打渔杀家》、《坐楼杀惜》等三十多个中外名剧,受到知识界人士及城市居民欢迎。其间《雷雨》一剧尚属首次搬上舞台,曾三次被无理禁演;“一二九”运动后,陶金、姜明、任荪、李景波等八人曾被伪宪兵司令部以莫须有的嫌疑逮捕。1936年4月,中旅载誉返沪,以《梅萝香》、《茶花雨》、《雷雨》、《日出》等剧迅速打开局面。致使卡尔登大戏院改名为上海艺术剧院,专演话剧。成为中国话剧已经“从幼稚期进入成熟期”的一个标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直至结束的八年中,中旅以上海为根据地,先后到苏州、无锡、南京、武汉、长沙、香港、天津、北平、杨州等地旅行演出。新增剧目多以抗战为题材,有《群莺乱飞》、《祖国》、《保卫芦沟桥》、《前夜》、《李秀成之死》、《古城的怒吼》、《飞将军》、《夜光杯》、《浮尸》、《青纱帐里》、《阿Q正传》、《凤凰城》、《正气歌》、《花溅泪》、《女子公寓》、《林冲夜奔》、《儿女风云》、《葛嫩娘》、《孽海花》、《两个世界》、《天罗地网》、《原野》、《洪宣娇》、《文天祥》、《李香君》、《绿窗红泪》、《满园春色》、《碧血花》等,其间,姜明等十二人于1939年突然分化而出另组剧团;1943年元月,全团成员被北平日本宪兵队以“通共”嫌疑逮捕。唐槐秋一家直至夏季才最后被释放。但受到活动限制。在唐槐秋主持下,将原中旅人员唐若青、沙丽文、程晨、张健、郭平,另加陆丽珠、孙道临等人组织起来,以“新中国剧团”名义先后公演了《茶花女》、《梅萝香》、《金丝雀》、《满园春色》、《日出》、《家》等剧目,剧场效果较佳。1943年11月悄然返沪,在日伪势力压迫下挣扎演出。1945年夏赴扬州,并在扬州以演出《碧血花》迎来抗战胜利。1945年9月复至南京演出,但已每况愈下,不复有往日盛景。1947年初由于“宪警弹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人格受辱等原因被迫解散。其活动前后长达十四年,演出数千场。曾有艺术至上的倾向,但它推动了话剧演出的职业化,扩大了话剧的社会影响,培养了许多话剧人才,历史功绩卓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