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剧院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520页(845字)

简称“青年剧院”、“青艺”,以演话剧为主的职业艺术团体、学校。1941年9月成立于延安。其前身是“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总剧团”,属中央青委领导,院长塞克;副院长王真(王正之)、吴雪;党支部书记高沂。下设剧务、教育、院务、人事等四部及研究室、戏剧服务社等机构,后又增设“儿童艺术学园”。各部负责人有于洋、陈戈、丁洪、胡果刚、戴碧湘、李之华、赵石影、王永年、张一鸣等。1942年又先后两次调整,机构精简为:院主任塞克、副主任王真、吴雪,院务部长于洋,剧务部长吴雪(兼任)。规定院风为“团结、切实、虚心、民主”,发展方向为: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时代的风格,中国特征的技巧,新民主主义的内容。学习与演出相结合,在中国剧运史上开辟一条新路。全院有陈戈、白凌、周来、雷平、王正之、丁洪、李之华、邓止怡、胡果刚、张建珍、田兰、查列、黄歌、鲁明、戴碧湘、程云、朱漪等八十多人,后发展到一百余人。1941年12月,演出名剧《雷雨》,随后演出《上海屋檐下》。1942年3月,在青年俱乐部演出自编的《延安生活素描》一剧,其中包括《多情的人》、《友情》等五个短剧。对革命队伍的生活进行了不应有的嘲讽,流露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不健康情调,因而受到严厉批评。曾创作了《伤风病》、《运粮》、《大与小》、《离别之夜》等十个小型剧本(速写),亦包含着小资产阶级的病态意识。同年四月开始,该院即投入整风运动,进行紧张的学习和深刻检查,收获颇大。同年七月,先后演出了《刘家父子》、《民兵》等独幕剧以及小歌剧《流动医疗队》、《贵娃》。在生产、节约演出中均取得新成绩。1943年赴三边深入农村和部队进行活动,创作演出了《红军万岁》、《活捉鲍里斯》、《开辟第二战场》、《兵伕团结》等秧歌剧。被部队誉为“我们的宣传队”。同年五月,以原“四川旅外剧队”的班底,演出讽刺喜剧《抓壮丁》,大受欢迎。全国各地纷纷移植上演,颇有影响。同年冬,与“部队艺术学校”合并,组成“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

上一篇:青鸟剧社 下一篇:青年文学研究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