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剧团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539页(842字)

全称“新四军第四师拂晓剧团”,抗日战争时期部队文艺工作团体。1938年11月成立于部队进军豫东鹿邑县途中。系由杞县大同中学一帮十三岁至十六岁有抗日热情的学生为基础组成。1940年6月后又有开封孩子剧团、肖县抗敌总队宣传队、抗大四分校生活剧团陆续并入。“拂晓”,代表朝气、希望、光明和胜利,故名。团长高维进、左奇,导演苏里,其他负责人有陈守川、朱子铮等。成员有王雨琴、王挺、张国安、李见、赵克让、秉书、李运芳、张鄂源、白艾、路丁、李铮、李欣、韩兰芝、高颖敏等。曾得到当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的彭雪枫将军的鼎力支持和具体指示:“你们要编一些配合当前抗日斗争的小话剧和活报剧,向群众宣传抗日必胜的道理,同时揭露汉奸和伪军的罪行,打击日寇的气焰,既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也教育广大群众”。初期以演活报和小话剧为主。1940年成员发展后分为三个队活动:壮男分在一队,主要负责行军宣传;十五岁以下青少年分为三队,以舞蹈为主;其余在二队,为演剧主力。在华中抗日前线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随部队转战,与蒋军日寇周旋;紧密结合形势,为广大军民演出。话剧除演出当时流行的《三江好》、《游击队的母亲》、《流寇队长》、《丁赞亭》等外,先后创作演出了《保卫麦收》、《军民一家人》、《参加新四军去》、《风雨之夜》、《鸿福临门》、《云二姐》等剧目。亦演中外名剧,如:《原野》、《前线》、《铁血将军》、《海滨渔妇》、《棺中女郎》等。所演歌剧、秧歌剧有《农村曲》、《小放》、《反攻依靠谁》等。另有歌舞以及跑旱船、打花棍等富有民间特色的节目。曾邀业余演员刘瑞珊、单斐、李克弱、胡介民、潘琪、苏伟等联合演出传统京剧《打渔杀家》、《法门寺》,编演现代京剧《傻小子打游击》、《徐大将军打碎日寇扫荡》等,均受到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对鼓舞军民斗志、活跃部队文化生活起了较大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队进军淮安淮阴。1946年3月,与新四军一师前线剧团合并,组成华中野战军文工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