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青年团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15页(776字)

简称“三青团”。

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建立的从事欺骗和收罗青年进行反共、反人民活动的反动团体。1938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决定建立三青团。为实现青年运动的统一,中共曾多次建议和国民党合作,把三青团办成全国青年抗日统一战线的组织,但由于国民党坚持一党控制全国青年运动的政策,中共的这一主张未能实现。

1938年7月6日,三青团在武昌正式成立。

蒋介石亲任团长,陈诚(后由朱家骅、张治中)任书记长。领导机构为中央干事会。

下设组织、训练、宣传、社会服务、总务、经济等六处和书记长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中央团部下分为支团部、区团部、分团部、区队、分队各级组织。

该团成立初,虽做过一些为抗日和青年服务的工作,但主要是打着抗日的旗号,进行“和共产党争夺青年的工作”,诱骗沦陷区和大后方的青年进入国民党军事学校或机构接受训练,培养下层军事干部和特务爪牙;建立各种外围组织;向青年灌输蒋介石的“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的反动思想。1938年秋,中央团部迁至重庆,又增设中央临时监察会。三青团重要骨干有陈立夫、朱家骅、张厉生、张道藩、贺衷寒、康泽、桂永清、刘健群、王世杰等。1938年中华民族复兴社特务组织成员转入三青团后,该团实际上成为复兴社系统操纵的组织。

特务活动成为三青团活动的主要方面。1940年发展至10万人,在许多学校内掌握了学生会、系会、级会等公开阵地,是进步青年活动的对立面。1944年秋冬,国民党发动所谓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三青团诱骗青年参军,组成“青年军”。“青年军”后成为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工具。

1947年9月,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将三青团并入国民党,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下设青年部,由蒋经国主管。原三青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的干事,一律成为国民党各级组织的委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