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2165 建筑热过程

书籍: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6册工业技术(下) 更新时间:2018-11-11 12:20:13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6册工业技术(下)》第1297页(548字)

彦启森、赵庆珠合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12月版。29.2万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空气调节技术逐渐进入成熟时期,空调房间冷负荷计算也由稳定传热计算,发展到周期性不稳定传热计算,代表性的有当量温差法(1946年)和谐波反应法(1952年)。

但这些方法只考虑了围护结构本身的不稳定传热,并未涉及到整体房间的不稳定热作用过程,具体说就是没有区别房间得热、冷负荷和除热量3个不同概念,而把进入房间的瞬时得热当作瞬时负荷,致使空调系统设备容量的选择偏大。

自60年代末,美、加、日等国先后开始研究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蓄热系数法(1965年)、房间反应系数法(1967年)和传递函数法(1971年)等。虽然各种方法在数学处理手法上有所区别,但对于在内外扰量作用下房间热传递过程的物理分析是一致的,全面考虑了房间围护结构和物体的蓄热与放热。

本书就是基于这种物理分析,较全面地论述了内外扰量对房间的热作用过程,建筑物能耗计算的数学模型以及空调房间设计冷、热负荷的计算。同时,以变换求解法为基本数学手段,导出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简化计算的途径。

附录中简要介绍了矩阵、复数和傅里叶展开以及拉氏变换和线性系统的基本知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