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2册数理科学和化学、生物科学》第505页(687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版。38万字。论文集。发表两批安阳殷墟的人头骨材料。第一批是1928-1937年间发掘安阳殷墟王陵区出自祭祀坑的人头骨材料;第二批是1950年以来采自殷墟中、小墓的人头骨材料。对这两批代表不同身份(奴隶和自由民)的头骨材料,学者们以12篇论文,公布其研究成果。附录部分,首次发表全部殷墟头骨的个体测量和统计资料,并附头骨图片。西北岗区祭祀坑头骨较完整者约400具,于1948年运往台湾,并于1954年至1980年间先后由考古学家李济、杨希枚、美国人类学家孔恩(C.S.Coon)、豪厄尔斯(W.W.Howells)讨论这批头骨的人种系属问题,均认为这批头骨应是殷王朝在战争中俘虏的异族入侵者的头骨。但对于这批头骨的种系至今仍有两派不同意见。李济、孔恩和杨希枚认为,这批头骨虽主要属蒙古人种,但可能兼有极少数高加索或海洋尼格罗人种的成分,是一组异种系族群的头骨;豪厄尔斯、韩康信、潘其风则认为西北岗区头骨应属同种系蒙古人种的不同地区类型。许泽民、林纯王、臧振华和美国学者特纳(C.G.Turner)分别据颅顶间骨、脑容量和牙齿等单项特征和频率的研究,或认为西北岗组头骨主要属蒙古人种,或认为属同种系蒙古人种。关于大司空村等地中小墓的头骨,韩康信和潘其风认为应属类似东亚蒙古人种形态,而且应代表殷王朝平民,甚或统治阶层成员的人种系统。这两批头骨的发表,是研究殷商民族渊源和东亚民族演化史的重要资料,本书为考古学专刊甲种第十九号。有黑白图版88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