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0册历史地理(上)》第344页(487字)

何光岳着。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11月版。38.5万字。“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中的一部。分南蛮族系、羌戎——华夏族系、濮僚族系、巴蜑族系、东夷族系5个部分展开论述。对南蛮族团来源、迁徙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和阐述。认为中华民族中的重要成员——蛮人,是中国古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一个古老部落群体,也是最早发明蚕丝的民族之一。后来,蛮人在同华夏以及羌戎族、东夷族的斗争中,多次遭到失败,为了寻找生存的空间及物质的基地,他们逐渐南迁于长江中下游,还远迁珠江流域和印度支那半岛,因此被称为南蛮。南蛮族团具有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点,他们远征到各地后,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并把创造精神带到当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足迹南到新西兰和加里曼丹岛及印度支那半岛,西南至印度阿隆姆和罗加、门巴,西达小亚细亚半岛和东欧,北至西伯利亚,东到朝鲜、日本及南北美洲。南蛮族团以苗、瑶为主体,还有濮-僚族系、巴-蜑族系、百越族系、羌戎-炎黄族系和东夷族系。在漫长的历史迁徙中,南蛮族团经过错综复杂的杂居群生活和时分时合的不断嬗变交接,在繁衍、融合中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