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8册文学(下)》第1602页(579字)

[俄]屠格涅夫着。巴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6月版,19万字;旦毕等转写,民族出版社1980年9月蒙古文版,16万字。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1859年5月。彼得堡大学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应邀到同学阿尔卡季的贵族庄园中度暑假,他和阿尔卡季的伯父、贵族自由主义者帕维尔·基尔萨诺夫在科学、艺术、哲学、道德以至社会制度和一切原则问题上都持全然对立的看法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巴扎罗夫否定一切,否定专制农奴制度,认为首先“得把地面打扫干净,而建设,那不是我们的事情了”。巴扎罗夫是个虚无主义者,但在作者心目中却是个“革命者”。书中“子”与“父”的矛盾,实际上是平民知识分子同贵族之间的矛盾,是民主阵营与自由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作者在强调小说的创作意图时曾指出:“我的整个中篇小说都是反对把贵族作为先进阶级的”,然而他对巴扎罗夫则抱着既肯定又否定的矛盾态度,还为他安排了早死的结局。巴扎罗夫虽然具有许多民主主义者的特征,但也有着和当时民主主义者格格不入的东西,这使他的形象还没有达到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高度。本书是屠格涅夫最重要的一部作品,1862年发表后,围绕着巴扎罗夫这个形象,在俄国各阶层曾引起一场激烈论战。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收入“外国古典文学名着丛书”和《屠格涅夫选集》;民族出版社版据蒙古乌兰巴托1958年版转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