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000420 郭沫若论创作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6册文学(上)》第45页(618字)

郭沫若着。张澄寰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6月版。55.8万字。“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之一。精选作者自五四运动前后到70年代的论文177篇。全书分9辑,主要内容有5个方面。第一,总论文学创作的基本问题和规律。从中反映出作者的美学思想和关于文学创作的主要观点。第二,自述一生的创作道路。回顾怎样投身文学事业、怎样“转换方向”、首倡“无产阶级文学”,以及循此发展的创作历程。第三,分别论述歌、历史剧、小说、散文、自传、回忆录、书法等艺术门类的创作经验和艺术主张。其中主要介绍《女神》、《星空》等诗集,《卓文君》、《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少年时代》、《洪波曲》等自传的写作缘起、体会和得失。这部分文章可以看作郭沫若一生多方面创作实践的总结。第四,专论文学翻译(包括外文中译、古文今译)的重要意义和方法。认为“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超过创作”,因此文学翻译必须“寓有创作精神”。同时,还介绍了自己翻译外国文学名着和中国古典诗歌的经过和体会。第五,评价他人的作品。评析的对象包括鲁迅、巴金、郁达夫、丁玲等人的小说,夏衍、老舍、曹禺等人的话剧以及新歌剧《白毛女》,柳亚子、闻一多、田间等人的诗词,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歌曲,齐白石、徐悲鸿等画家的美术作品,以及工农兵群众创作的戏剧、诗歌、回忆录等。从一个方面记载了中国现代文艺史的发展轨迹,描绘了革命文艺的发展方向和里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