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03552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4册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第385页(727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3.7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第一部中学体育课程的学科教学大纲。大纲由“说明”、“大纲本文”和“附录”3部分构成。大纲是在必须贯彻和遵循全面性(全面锻炼身体)原则、科学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的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强调教材内容与生活、生产相联系)原则和健康性(一切教材都以有利于学生健康为标准)等原则的思想指导下编订的。规定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规定了5条任务:“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教授学生本大纲中规定的体操、游戏和各种主要竞技运动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身体的素质(灵敏、迅速、力量、耐久力等);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爱好劳动、集体主义精神、自觉的纪律及坚毅、勇敢、机敏、乐观的共产主义的品质;学校体育必须和卫生结合,逐渐养成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个人与公共卫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爱好体操、游戏、竞技运动的兴趣和经常自觉参加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课规定为必修课,每周授课2课时。教学内容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包括:一般发展和准备练习、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技巧、搬运、走与跑、跳跃和投掷。体育教材的内容与当时国家体委颁发的《劳动和卫国》简称“劳卫制”的测验项目相结合,并作为体育课成绩考核标准的依据。“附录”中包括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标准和体育器材设备标准。“大纲”的基本精神,强调了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目的性和增进健康的基本任务;并提出了身体素质等新概念;教材从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分为基本教材(各地通用)和补充教材(乡土教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