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01861 宋代地域经济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3册经济》第233页(693字)
程民生着。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27.8万字。除绪论和总论外,分6章。每章后均有“本章结语”。第一章介绍宋代各地区的生产环境及社会生产力的分布,认为南方的气候比北方有利,自然环境整体上优于北方;而北方平原辽阔,历史发展的基础雄厚,生产关系较为先进,劳动力素质也优于南方。第二章介绍宋代农业经济的地域特征,如农田水利建设、粮食产地的状况、经济作物及畜牧渔业的分布等,认为宋代农田水利建设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从发展面积看,南大于北;从发展速度看,北快于南;从发展效益看,北方水田、淤田化效益更高;南方以水稻为主,麦粟开始南移,但产量偏低;北方多业并举,产量高于南方,交纳租税也高于南方。第三章介绍矿冶及金属制造、纺织印染、陶瓷、造船、漆器、文具制造等手工业的地域分布及发展状况。第四章介绍各地商业、物资流通的状况,论述了区域市场的结构及特点,认为民间消费量以南方为大,而官方消费量重在北方;南方物资多流动,北方物资多凝重。以京师为中心,把东南、西北、川蜀市场呈“门”形联系在一起。第五章介绍各地对财政特点与区域性经济政策,认为全国的财税如百川归海,倾注于京师和西北地区,由此所造成的赋税结构差异和分布不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经济的生态平衡和自然发展形态。第六章考察宋代区域经济的历史变化。在总论中考察宋代地域经济特征及地位。将宋代区域经济归纳为:一、国防经济;二、供应经济;三、自给经济;四、贫困经济等4种形态。并得出结论:宋代经济从发展的趋势看正在南移,但从历史的状况看还未完成,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收入“宋代研究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