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00546 中华的智慧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第213页(718字)
副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粹。张岱年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32万字。选评中国古代35位哲学家提出的170余个哲学命题,反映中国古代人们追求真理的智慧成果。这些命题有: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过犹不及”;老子的“道法自然”,“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墨子和墨家的“义、利”统一,“好学而博”;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周易大传》中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庄子的“生有涯而知无涯”,“气变而有生”;惠施的无厚不可积,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汜爱万物,天地一体”;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离坚白”;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韩非的“道尽稽万物之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董仲舒的“天地之间,虚若而实”;扬雄的“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极必反不极则不反;王冲的天道自然无为,“知为力”;王弼的“本、末”与“体、用”;向秀、郭象的“天地万物无时而不移”;葛洪的“天地万物无不须气以生”,“气竭而命终”;范缜的“形神相即”,“知虑各有其本”。法藏的“用即体”、“体即用”、“一中多,多中一”;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不相预”,“天人交相胜”;程颢的“天人一理”;程颐的“物极必反”;朱熹的“知先行后”,“格物致知”;陆九渊的“义利之辨”;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王廷相的“气是实体”,气变理亦变;方以智的“宇中有宙,宙中有宇”;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王夫之的“知以行为功”;颜元的“讲读与习行二八开”等。介绍中国古代哲学家以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探索哲学所追求的最高智慧,寻求关于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