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册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第269页(647字)

副名:多维文化视野中的朱熹。束景南着。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版。83.2万字。传记体文化研究着作,共24章。以纵向系年为经,横向比较为纬,评述朱熹学术文化思想曲折发展的历程,及其坎坷而颇多建树的一生。朱熹幼少时受其父抗金主战思想熏陶,接受儒学启蒙教育。少年时师事武夷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三,接受其糅杂佛老之道的理学思想;其后又师从释道谦学禅,从佛经中汲取佛学思想。青年时任同安县簿,投入尘世社会,佛老影响受到社会现实冲击,逐渐走上逃禅归儒道路,认为只有儒家理学才能拯救南宋衰世。秩满后受教于杨时弟子延平李侗,完成对明道由禅家断尽意念的“主悟”说到理学家存理灭欲的“主静”说的转变。其后又通过校补“程氏四业”,完成其由李侗“主静”说到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和以敬立本,以知穷理的“主敬”说的转变。自此,朱熹进入着述旺盛期。他在同湖湘学派张栻,彪居正、金华学派吕祖谦、象山学派陆九渊、永康学派陈亮等的多次论战中,对自己的学术思想进行3次大的总结,终于建立起集大成的人本主义理学文化体系。在论述朱熹学术思想发展历程中,对其理学思想的历史地位、性质、内涵、作用和影响等,作出新的评价。采用文化还原的方法,从多维的视角研究朱熹,征引古籍达1000余种,提供大量新发现的材料,解决了朱子研究中的若干悬案,匡正许多误说,是“朱子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书前有朱熹的画像、手迹、遗址、纪念馆照片9幅和张岱年等的序;书后附有“主要征引参考书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