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泉远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794页(1539字)

【生卒】:1903—1986

【介绍】:

原名濬,字子哲,河北鉅鹿人,1903年12月8日(清光绪二十九年十月二十日)生。1914年,毕业于泉远小学,后考入邢台省立第十二中学。1921年秋,入北京陆军兽医学校第十期。1925年夏,毕业,分发东北,任东北军官教育班兽医上尉助教,后升任镇威军第三、四方面军团部少校兽医。嗣改名泉远,入东北军士教导队,转习军事。1928年冬,入东北讲武堂第十期步科。1930年9月,毕业,分发东北陆军第一旅,先入该旅军官队受训。1931年,结业后,任陆军独立第七旅第六二一团第一连少尉排长。后升该旅第六一九团迫击炮连中尉排长,留在旅部军士队,任第一队队长;“九一八”事变,军士队旋即解散,回原单位,部队转进途中,奉调该旅军六二〇团第三营上尉营附,随部队入关,驻北平清河镇。后移驻古北口以南之石匣,调任该团第二营第七连连长。1933年初,长城抗日之役,独立第七旅改为陆军第一〇七师,赴古北口外作战;王以哲升任陆军第六十七军军长,武调军部任少校参谋。1935年冬,入陆军大学深造。1936年12月,毕业于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二期,并获原部队通知晋升中校,遂返西安军部留守处报到;翌晨,即逢西安事变,旋赴平凉,派军部参谋处服务。1937年2月,王以哲军长被杀,情势混乱,遂离平凉到西安,返回河北故里;春,经同学介绍,任陆军第三十二军第一三九师中校参谋主任;7月,抗日战争爆发,曾参加保定、安阳之役。1938年3月,任第二十集团总司令部参谋处上校课长,旋于菏泽之役负伤,后转襄城疗养;9月,任第三十四军团部少将参谋处长。1939年2月,军团取消,军团部人员编入第七十三军军部;5月,任第七十三军第十五师少将参谋长;秋,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1940年4月,国民政府任为陆军步兵中校。1941年,任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训练班战术教官;7月,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少将处长;12月,获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奬章。1942年1月,晋升陆军步兵上校;3月,任陆军第十五师少将副师长,仍兼第六战区长官部参谋处处长;5月,策划鄂西会战,击败日军,深获长官嘉许;7月,因功升任陆军第五十五师少将师长,隶属陆军第十八军,到任后,率部队由四川巫山开赴涪陵接收新兵,又兼涪酉师管区司令;10月,因鄂西会战有功,获四等宝鼎勛章;同月,获干城甲种一等奬章。1944年5月,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1945年2月,调任军政部军务署政司少将司长;同月20日,晋任陆军少将。1946年5月,获胜利勛章;9月,任联勤第六补给区副司令,驻瀋阳,其后,被指定担任通往吉林、长春之补给。1947年8月底,参谋总长陈诚兼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旋派武兼任行辕第四处处长;10月,获光华甲种一等奬章。1948年3月,调任辽宁省政府委员兼少将保安副司令。后任上海经理学校少将校长。1949年春,经理学校奉令结束,改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少将参谋长;9月,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少将副参谋长;10月,调任“澎湖防守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兼参谋长;12月,“澎湖防守司令部”改编为“澎湖防卫司令部”,任少将副司令官兼参谋长。1951年10月,专任“澎防部”少将副司令官。1954年1月,升任“澎防部”中将副司令官。1955年3月,入陆军指挥参谋学校将官班第五期受训;9月毕业。1959年4月,调任“国防部联战会”中将委员。1963年,入兵学班第四期受训。1964年结业,已逾退役年龄,由蒋介石批示延长一年。1965年12月,假退役。1971年1月除役。1986年2月26日病逝于台中。终年83岁。着有《辽宁省地方团队“剿匪”须知》、《苏俄军事思想研判》、《心理训练》等。

上一篇:武思光 下一篇: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