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补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一册》第550页(781字)

【方源】:

方出《圣惠》卷五十九,名见《丹溪心法》卷三。

【异名】:

三黄丸(《内科摘要》卷下)。

【组成】:

黄连(去须,微炒) 黄柏(炙微赤) 黄芩各一两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功用】:

①《丹溪心法》:泄五脏火。②《医统》:泻三焦火。

【主治】:

三焦积热,热毒血痢,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咽喉齿痛,脉痿,肠风痔漏,妇女赤带。

①《圣惠》: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痛,心神烦闷。②《丹溪心法》:上焦积热。③《内科摘要》:热痢腹痛,或口舌咽喉齿痛,大小便结涩,及一切实火之症。④《万氏女科》:不及期而经先行,由于血热者。⑤《医方考》:心气热,下脉厥而上,色赤,络脉满溢,枢纽折挈,胫纵而不任地者,名曰脉痿。⑥《准绳·杂病》:口疮,胃中有热,脉洪大。⑦《审视瑶函》:三焦积热上攻,眼目赤肿,小便赤涩,大便结燥,五脏俱热,肠风痔漏。⑧《会约》:赤带,血热之甚者。

【宜忌】:

《校注妇人良方》:忌煎炒、椒、姜、辛辣等热物。

【方论选录】:

《医方考》:少火宜升,壮火宜降。今以三物降其三焦之壮火,则气得其生,血得其养,而三焦皆受益矣,故曰三补。黄芩苦而枯,故清热于上;黄连苦而实,故泻火于中;黄柏苦而润,故泻火于下。虽然,火有虚实,是方但可以治实火,若虚者用之,则火反盛,谓降多亡阴也。

上一篇:三应散 下一篇:三补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