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174页(662字)

简称“红四方面军”。1931年11月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军在黄安七里坪合编组成。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委。1931年11月至1932年5月先后取得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等战役的胜利。1932年10月,为粉碎国民党军发动的第四次“围剿”,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于12月经河南转移到川、陕边界。1933年春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至1934年,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两次大规模的围攻,并与川东游击队会合,部队发展到八万余人,先后扩编为第四、第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三等五个军。随后,取得广(元)昭(化)、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的胜利。1935年3月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14日在四川西部懋功(今小金)地区同第一方面军会师,共同北上。到达巴西、包座、阿坝地区后,由于张国焘违抗中共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于9月被迫南下川、康边境的天全、芦山一带。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成立伪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后,经半年苦战,虽攻占了丹巴、宝兴、天全、芦山等城,但因政治、军事路线错误,终于不能立足,被迫于1936年2月向甘孜地区退却。6月同到达甘孜的第二方面军会师。由于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正确方针和政策、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坚决斗争,迫使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同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先前组成西路军渡过黄河的三个军约两万人,在西进途中失败。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