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官学校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795页(614字)

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通称“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得到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于改组国民党后创办的军事学校。设广州附近的黄埔。1924年5月5日正式开学。孙中山自任军校总理。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下设政治部,先后担任主任的有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邵力子、雄;教授部,王柏龄、叶剑英为正副主任;教练部,李济深、邓演达为正副主任;恽代英、熊雄为政治总教官,何应钦为军事总教官。同年底建立教导团两团,由何应钦、王懋功分任团长。军校采取军事和政治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学习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建立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从第二期起,先后分设步兵、炮兵、工兵、骑兵、辎重、宪兵、政治、交通和无线电等科。并于1924年底,建立教导第一、第二团。出版校刊《黄埔潮》、《黄埔日刊》等。学生来自全国二十二个省市,还有一部分来自越南、朝鲜和新加坡。先后在潮州、南宁、武汉、长沙等地建立分校,其中武汉分校招收学生和入伍生达六千余人。军校和以军校学生为骨干成立的国民革命军,成为统一广东和进行北伐的基本力量。从创办到1927年培养的四期毕业生共四二五八名。其中,有许多人成为革命军队的指挥人员和政治工作人员,有的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创造者和骨干。1928年3月,军校迁往南京,更名为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变成了反动军事学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