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散文美”的提倡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31页(594字)

抗战时期,艾青首先阐明了关于诗歌艺术形式美的见解。他在《诗论》里提倡“诗的散文美”,认为这种以口语美为特征的“散文美”,既是适应日益繁富多变的现代生活的需要,也是一种自然发展的趋势,而且“带有世界性的倾向”。他说: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以现代的日常所用的鲜活的口语,表达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这会给新诗带来新的生机。所谓“散文美”,包括口语化和自由体两方面。口语化强调以日常用语作为诗歌语言的基础,反对从“书本”中猎取词句,认为从生活中摄取的语言具有“不修饰的美”,比起虚伪的韵文更有生命力,而且是诗歌创作中“形象之表达的最完善的工具”。艾青指出,采用自由体的无韵诗来表达由感情的起伏而产生的内在旋律,不过分讲求章法与韵律,又要产生自然和谐的美感,实际上是不容易的,要求诗人在语言和意境上苦心经营。在艾青之前,戴望舒也提出过“诗不能借重音乐”(《诗论零札》)的观点,并作过大胆的尝试,他曾用现代口语成功地写出《我的记忆》一诗。从抗战以来,在艾青的艺术实践带动下,“散文美”的诗体一度风行诗坛,追随者甚多。尤其是七月诗派的青年诗人们,大多是在艾青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诗不注重诗的格律、词藻、行数,而以朴素自然的真诚声音歌唱时代与人民。但也有一些人把诗的散文美和散文化混为一谈,写出“散文分行”的假诗,受到了包括艾青在内的诗评家的批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