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222页(1205字)

【生卒】:1905.3.5—1950.2.28

【介绍】:

原名戴朝寀。笔名有戴梦鸥、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浙江杭州人。14岁考入宗文中学。在校学习期间,曾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半月》、《星期》上发表3篇小说。与杜衡、张天翼、施蛰存等组织兰社,创办《兰友》旬刊。1923年开始学写新诗。同年中学毕业,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与丁玲、孔另境等人同学,常去沈雁冰老师家里。1924年秋到震旦大学特别班读法文,翌年升入该校法科一年级。在校期间从法文直接阅读了浪漫派和象征派诗人的诗歌,对后期象征派诗人的作品更感兴趣。1926年春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首次发表新诗《凝泪出门》。同年秋加入共青团。1927年2月被捕,后被保释出狱。四一二政变后,避居松江县施蛰存家中从事着译活动。1928年夏到上海,与刘呐鸥、施蛰存、冯雪峰等合办第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8期,后被查封。1929年初成立水沫书店。同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又创办《新文艺》月刊,翌年4月被禁止刊行。1930年8月,经冯雪峰介绍加入“左联”。1932年5月任《现代》月刊编辑,在该刊发表诗作和《诗论零札》。1933年8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第二部诗集《望舒草》,在青年中产生影响,被称为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之一。1932年11月自费去欧洲游学,先在巴黎大学就读,后转到里昂中法大学学习。1935年春回国。翌年10月,与梁宗岱、冯至、孙大雨、卞之琳等人创办《新诗》月刊,提倡“纯诗”。1937年1月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诗集《望舒诗稿》。1938年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积极宣传抗日。1939年,先后与金仲华等人合编《星岛周报》,与艾青合编诗刊《顶点》,与冯亦代等人创办英文版《中国作家》。1940年至1941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理事。1942年春在香港被日军以抗日罪逮捕,后经保释出狱。以后曾主编《华侨日报》的《文艺周刊》,以及《香岛日报》的副刊《日嚁文艺》。1946年3月回到上海,在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2月由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诗集《灾难的岁月》。1949年3月到北京。建国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2月在北京病逝。戴望舒在新诗创作上,努力将法国象征派诗艺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相融合,“为自己制最合自己脚的鞋子”。二十年代末期,他以《雨巷》一诗扬名诗坛,但不久就认为新诗不能借重音乐和绘画,最重要的是诗情上的变异。他从《我的记忆》开始转变诗风,借鉴法国后期象征派的无韵自由诗并加以发展,为新诗开辟了散文美(口语美)的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从强调诗是自我表现,抒发一己的悲欢,到关心祖国和人民,写出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着名的爱国诗篇。此外,他还译有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苏联等国的文学作品和论着数十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