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紫癜性肾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93页(1878字)

病名。

是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其病因可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或为某些药物、食物过敏,或为植物花粉、虫咬、寒冷刺激等引起。

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主要为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一个月内,有些可以同时并见皮肤紫癜、腹痛,有些仅是无症状性的尿检验异常。

如蛋白丢失过多,亦可出现肾病综合证的表现,如果血尿、蛋白尿长期持续存在,亦可伴有肾功能减退,最后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过敏性紫癜导致肾受累的比例为20%~100%,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本病属于中医学“斑疹”、“瘀斑”。有大量资料表明本病系一免疫复合物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测得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引起炎症反应。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发现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及血栓形成,提示有微血管内凝血问题。这对于导致肾脏损伤和细胞增殖有一定作用。

中医认为过敏性紫癜在病初常有外感因过敏引起,故其病因多与风、湿、热、毒邪有关。其病机可以认为是患者素有血热内蕴,外感风邪或食物有动风之品,风热相搏或热毒炽盛,如灼伤血络,以致迫血妄行,外溢肌肤,内迫胃肠,甚则及肾,故有下肢皮肤紫癜,腹痛频作,甚则便血,尿血。

如属虫咬后,局部红肿水泡,为虫毒浸淫所致,湿毒化热,阻于络脉,气血循行不畅,迫血妄行,故亦可出现紫癜,甚则尿血。如寒邪外侵,内滞于血络,亦可发为紫癜;气不摄血或虚火灼络,均可出现尿血。西医诊断可根据症状和体征:过敏性紫癜的特征性皮疹,发生在四肢远端、臀部及下腹部,加压不退色,为出血性斑点,稍高于皮肤表面,可有痒感。1~2周后逐渐消退。

几乎全部患者均有此损害。常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后,多发生在冬季。

关节肿痛约占2/3,多发生在膝、踝关节,偶发生在腕和手指关节。有的有腹痛、伴黑便,稀便。

以上症状约半数以上患者可反复出现,常在感冒后。肾脏受累的表现,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但常在上述症状出现四周后发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镜下血尿或间断肉眼血尿。

儿童患者出现肉眼血尿的较成人为多。出现血尿的同时可有蛋白尿,可以有下肢轻度浮肿。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极个别患者起病后病情急骤进展,可在几个月内死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实验室检查:尿中有多数红细胞或为肉眼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较轻,通常尿蛋白不超过2克/24小时,在肾脏严重损害者,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明显增加,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肾活检表现为弥漫性炎症者,有时在光镜下与膜增殖性肾炎不易区别。但本病免疫荧光特征为以l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

而膜增殖性肾炎通常无沉积。治疗:少年儿童患者大多数有自限倾向。成年人预后较差,如有明确的致病因素,应尽力避免。

可应用一般的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口服、预防性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对关节症状可用氨基比林,一般不用阿斯匹林。如有水肿、高血压等其他肾疾病的表现,处理同慢性肾炎。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皮肤损害无明显效果,但对关节肿痛、腹痛及胃肠症状有益,对防止肾受损或促进肾损害恢复方面一般均认为无益。辩证施治:①风热搏结。症见初起可有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心烦舌红、苔见薄黄等症,继则风热伤络而有下肢紫癜,甚则尿血。治宜祛风清热、凉血散瘀。

方用银翘汤加味。②热盛迫血。

症见热毒炽盛,病情较重,出血倾向亦重,下肢可见大片紫癜,肉眼血尿明显,烦躁不安,口干喜凉饮,舌质红绎,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银花、连翘、玄参、茜草、白茅根之类。

③肝肾阴虚。

虚火灼络亦可出现下肢紫癜及尿血,兼见手足心热,口干喜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治宜滋养肝肾,凉血散瘀,方用小蓟饮子去木通,或用知柏地黄汤或血府逐瘀汤加鞭草、生侧柏、益母草、白茅根等。④湿热内阻。

湿热阻滞络脉,迫血妄行,则见紫癜及尿血,兼见口苦口粘、口干不欲饮水、胸闷痞满、舌苔黄腻。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用三仁汤或四妙散加丹参、泽兰、马鞭草、生侧柏、赤芍、三七等。

⑤寒凝血滞。素体阳虚,寒邪外侵,内滞血络可以引起皮肤紫癜或见尿血,兼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语声低怯、口淡不渴、舌体胖大而润。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用当归四逆汤合桂枝茯苓丸。⑥脾气虚损。

脾虚失统,气不摄血亦能血溢成斑,或有尿血。

同时可见气短乏力、食少懒言、心悸头晕、面色萎黄、舌淡齿痕等。

治宜益气健脾、活血摄血,方用归脾汤加桂枝茯苓丸;如兼阳虚,亦可加制附片、炮姜。水肿明显,可健脾利水,佐以活血,方如防己黄芪汤合防己茯苓汤,再加桂枝茯苓丸。

上一篇:紫藤菱薏汤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