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蓄血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279页(746字)

病证名。

一作蓄血。①指外感热病,邪热入里,与血相搏,而致瘀热蓄结于内的证候。

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

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血证论》以蓄血者,或伤寒传经之邪,或温疫时气之邪,传入血室中,致周身之血,皆为邪所招致,而蓄聚胞中,小腹胀痛,其人或寒或热,昼日明了,夜则谵语,甚则发狂,呼叫打骂。

”《重订伤寒补天石·续集》卷下:“蓄血者,瘀血蓄结于内也。或当汗不汗,或不当汗而汗,皆能致此也。

大热能燥血,故血不流行,而蓄结于耳内。凡伤寒有热,小腹硬满,小便反利者,蓄血证也。

甚者喜怒如狂,屎黑,身黄。通用抵当丸、桃仁承气汤主之。

若有外症不解者,先用桂枝汤解外,后用桃仁承气汤。下尽瘀血为愈。

上焦蓄血,胸中手不可近而痛者,犀角地黄汤。中焦蓄血,中脘手不可近而痛者,桃仁承气汤。

下焦蓄血,小腹手不可近而痛者,抵当汤。”《温病条辨·下焦篇》:“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夜热昼凉,大便闭,脉沉实者,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甚则抵挡汤。”②泛指多种瘀血郁结于内的证候。见《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蓄血,瘀血郁结也……当有上、中、下之分。如衄、呕、唾、吐血、皆属上部。苟蓄于此,其症必兼善忘;血结胸中,则属中部。苟蓄于此,其症必兼胸满。

身黄、漱水不欲咽;血凝下焦,又属下部。苟蓄于此,其症必兼发狂、粪黑、小腹硬痛……非蓄血止属伤寒热病才有之也。”《证治准绳·杂病》:“蓄血,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或由醉饱入房,竭力伤肝,或因登高坠下,重物撞打,箭镞刃伤所致。又《血证论·蓄血》:“癫犬咬伤,毒聚胞中,故令发狂,皆属蓄血之证。”

上一篇:蓄血发黄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