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感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290页(1013字)

①内科病名。

指外感风寒或时令不正之气所致的表证。见《证治要诀》卷2:“感冒为病,亦有风寒二证,即是伤寒外证初起之轻者,故以感冒名之。”风寒感冒者,症见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喉痒,咳嗽,痰多稀薄,甚则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夹湿者则身热不扬,头胀如裹,肢体酸痛而重;或见胸闷,泛恶,纳呆,口淡,苔腻等症。

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选葱豉汤,荆防败毒散加减。

夹湿者选用羌活胜湿汤,或予辛温解表之剂加苍术、厚朴、半夏、陈皮等。风热感冒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涕浊,咳痰黄稠,口干欲饮,咽喉红肿疼痛,苔薄黄,脉滑数。

夹暑则见身热汗出不解,心烦口渴,尿赤,苔黄腻,治宜辛凉解表,祛风清热。方选银翘散,桑菊饮加减。

夹暑者可用新加香薷饮加六一散、藿香、佩兰、苡仁等。表寒里热感冒者,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咽喉疼痛,咳嗽,痰粘稠或黄白相兼。

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宣肺,散寒清热。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味。外寒较甚,恶寒关节疼痛等,加桂枝、羌活、苏叶。

里热较甚,咽痛咳嗽发热重者,加板蓝根、黄芩等。气虚感冒者,症见恶寒发热,或热势不盛,但觉时时形寒,自汗,头痛鼻塞,咳嗽,咳吐白痰,语声低怯,气短倦怠,苔白,脉浮无力。

治宜益气解表,调和营卫,方选参苏饮加减。如气虚而见自汗,形寒,易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阳虚感冒者,症见阵阵恶寒,甚则寒战或稍兼发热,无汗或自汗,头痛,骨节酸痛,面色白,语音低微,四肢不温,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宜温阳解表,方选桂枝加附子汤。血虚感冒者,症见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汗少,面色不华,唇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治宜养血解表,方选葱白七味饮加味。

阴虚感冒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寐中盗汗,头痛,心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阴解表,方选加减葳蕤汤。

如心烦口渴较甚,可加黄连、竹叶、花粉,如咳嗽咽干,咳痰不爽,可加蒡子、射干、腥草,如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可加茅根、生地、藕节等。

感冒一般病程为3~7天,整个病程中很少传变。

感冒亦称伤风、冒风。如病情较重,并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见时行感冒条。②耳针穴名。

位于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主治伤风感冒。见耳针附图。

上一篇:感证辑要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