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感染性舞蹈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292页(1260字)

病名。

又称小舞蹈病、风湿性舞蹈病、舞蹈病。系神经系统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多见于5~15岁儿童,3岁以下儿童极少见。

女性多于男性。

成年人中主要见于孕妇,称妊娠舞蹈症,多为小舞蹈病的复发。本病大致归属祖国医学“瘈疭”症的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风湿病密切相关,为急性风湿热的一种表现。多数病人在起病前1~6月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病史。

约半数以上病例在病程中或发病前后伴有急性风湿病的其它表现,如关节炎、扁桃体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等。个别病例可由脑炎、猩红热、白喉,红斑性狼疮、酚噻嗪类药物过量、低血钙、甲状腺机能减退、缺氧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等引起。

主要病理改变为基底节、大脑皮质、脑干、小脑、黑质及丘脑底核等处散在的动脉炎和神经细胞变性,血管周围小量淋巴细胞浸润和偶见的点状出血或小梗塞。临床症状由病变部位所决定。

多为亚急性起病。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仅见病儿不安宁,书写字迹歪斜,肢体动作笨拙,步态不稳,逐渐出现无意义的不自主运动,步态颠簸,易跌倒。

皱额、呶嘴、眨眼、吐舌、挤眉等。头左右扭转或摆动,言语不清,咀嚼吞咽困难。

舞蹈样动作可因情绪激动或做自主运动加剧,安卧时减轻,睡眠时完全消失。多数病例伴有情绪不稳定、兴奋、失眠,或见躁狂、忧郁和精神分裂症样症状。

后期出现发热、皮肤苍白、贫血等。实验室检查,急性期血液白细胞可增高,血沉增块,抗链球菌“O”溶血素增加,免疫球蛋白增高。

脑电图出现轻、中度弥漫性异常。

治疗可口服阿斯匹林,儿童每次300mg,日服4次。成人每次1克,日服4次。强的松每日15~30mg,口服;地塞米松每次0.75mg,1日3次,口服,或静脉给药。

青霉素40~80u,每日3~4次肌肉注射。多动症可用安定口服,每次2.5~5mg,每日3次。氯丙嗪25~50mg,日服3次。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热病后期,余邪久稽,耗气伤阴,心血亏损,肝阳不足,筋脉失养所致;若重病久病,损及肝肾,精血暗耗,水不涵木,风阳内动,发为本病。临床上以心血不足,肝阳偏亢为主者,症见烦躁不安,心悸失眠,激动易怒,精力分散,动作笨拙,步态不稳,口干渴饮,舌红少津,苔薄白,脉弦细或稍数。治宜养血安神,平肝熄风。

方选天王补心丹加减,配服琥珀镇惊丸,每日3次,每次1丸;以肝肾阴虚,风阳内动为主者,症见时有手舞足蹈,步态不稳,吐舌弄舌,挤眉弄眼,独头动摇,甚则言语不清,咽下困难,四肢瘫软不收,失眠狂躁或忧郁妄想,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熄风止痉,方选六味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失眠、烦躁、妄想妄言者,加琥珀粉、生牡蛎、生骨、炒枣仁、远志等。口苦心烦目赤者,加黄芩、黄连、杭菊花等。

气短乏力神疲者,加生黄芪、党参、五味子、太子参等。针灸治疗:体针取百会、太冲、合谷、风池、关元、足三里。

心胃蕴热加少冲、内庭,用泻法;肝阳上亢加肝俞、太溪;上肢动者加曲池;下肢动者加阳陵泉、三阴交,眨眼加太阳穴;摇头加大椎。耳针取神门、皮质下、枕及相应部位。

头针取舞蹈震颤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