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567页(863字)
中药名。
出《本草纲目》。别名:地塘虫。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Gekko swinhoana Günther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全体。全长约12厘米,体与尾几等长。栖于壁间、檐下等隐僻处,夜间出入于天花板及墙壁上,捕食蚊、蝇等昆虫。分布华北一带。
夏、秋季捕捉。可于夜间用灯光诱捕。
捕得后用竹片贯穿头腹,将尾用绳固定于竹片上,然后用微火烤干。
采集加工时,应注意勿使尾部脱落。《本草纲目》:“咸,寒,有小毒。”祛风、定惊、散结、解毒。
治中风瘫痪,历节风痛、风痰惊痫、瘰疬、恶疮。内服:焙研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本草汇言》:“病属血虚气弱,非关风痰风毒所感者,宜斟酌用之。”①治心虚惊痫:褐色壁虎1枚,连血研烂,入朱砂、麝香少许,薄荷汤调服。继服二陈汤(《仁斋直指方》)。
②治瘰疬初起:壁虎1枚,焙研,每日服0.15克,酒服(《青囊杂纂》)。③治痈疮大痛:壁虎焙干研末,油调敷之(《医方摘要》)。④治反胃膈气:地塘虫7个(砂锅炒焦)、木香、人参、朱砂各4.5克,乳香3克。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7丸,木香汤下,早晚各1服(《摘元方》)。现代临床用于①治疗神经衰弱等:取壁虎剔除肠杂,用2%氯胺浸洗3分钟后,在2~4℃下冷藏7昼夜,研成肉泥,加入蒸馏水(1∶5~1∶10),置室温下浸渍3~8小时,然后煮沸5分钟(急火),过滤后分装小瓶,再煮沸消毒20分钟。
溶液颜色澄黄,比重1.006,pH4.0,行皮下或肌肉注射。一般每一疗程为60~80毫升,约分30次注射完毕,先从0.3毫升开始,逐渐增加为0.5、0.7、1.0、1.5、2.0、2.5、3.0毫升,以加到患者恰能忍耐为度。一疗程完毕后,休息3周,可再继续第二个疗程,用量可自1毫升开始。
18岁以上用成人量,小孩按年龄酌减。
②治疗瘰疬:将壁虎焙干研末,装入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用黄酒送服。
已溃的可用壁虎干燥粉,掺于创口上,外以普通膏药贴敷。③治疗食道癌:每日用壁虎1条和米适量炒至焦黄,研成细粉,分2~3次以少量黄酒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