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蜂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630页(1658字)
中药名。
见《神农本草经》。别名:蜂肠、革蜂窠、大黄蜂窠、马蜂包、野蜂房。
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或同属近缘昆虫的巢。雌峰体形狭长,长20~25毫米,呈黑色。头部三角形。复眼1对,暗褐色,分别于头之两侧,单眼3个,位于头之前上方。触角1对,细长弯曲,基部黑色,鞭节12节,呈赤褐色。颜面、头顶、后头、唇基、上颚及颊部都有黄褐色斑纹。胸部有刻点,前胸背部后缘及中胸背板中,有2条黄色纵线。
翅2对,透明膜质,带赤色。前翅大,后翅小,静止时,其翅半开。翅基片及小盾片黑色,中央有两条黄褐色线。
胸腹节呈黑色,有4条黄褐色纵线。足3对,细长,5节,黄褐色。腹部呈纺锤形,两侧稍狭,第1腹节并入胸部,形成并胸腹节;第1腹节与第2腹节间紧缩成狭腰状。各节中央,有黑色纵线,尾端有能自由伸缩的毒针。
春季产卵。幼虫乳白色,形略如蛆,头部小,节明显。群栖性,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全年可采,但以冬季为多。采得后,晒干或略蒸后除去死蜂死蛹后再晒干。
呈圆盘状或不规则的扁块状,有的呈莲蓬状,有的重叠形似宝塔,大小不一。
灰白色或灰褐色。腹面有多数整齐有序的六角形小孔,孔大小不等,颇似莲房,背面有1个或数个黑色凸出的硬柱。
体轻,似纸质,略有弹性,捏之不碎。气特殊,味淡。以单个、整齐、灰白色、筒后、孔小、体轻、略有弹性、内无幼虫及杂质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洗净,蒸透,煎成小块,晒干,或略炒至微黄色。煅蜂房:取蜂房碎块入罐内,盐泥封固,煅存性,露去火毒。
味甘,性平,有毒。入阳明经。
祛风,攻毒,杀虫。
治惊痫,风痹,瘾疹瘙痒,乳痈,疔毒,瘰疬,痔漏,风火牙痛,头癣,蜂螯肿疼。
《神农本草经》:“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癫疾,肠痔。”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内服:煎汤,2.4~4.5克;或烧存性研末。气血虚弱者慎服。
①治手足风痹:黄蜂窠大者1个,小者3、4个(烧灰),独头蒜1碗,百草霜4.5克。同捣敷上。忌生冷荤腥(《乾坤生意秘韫》)。②治风气客于皮肤,瘙痒不已:蜂房(炙过)、蝉蜕等分。为末,酒调3克,日三、二服(《姚僧坦集验方》)。③治妇人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脓肿,名妒乳:蜂房(烧灰研),每服6克,水1中盏,煎至18克,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④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疔肿恶脉诸毒:露蜂房、乱发、蛇皮。
3味合烧灰,酒服方寸匕,日2(《名医别录》)。⑤治下部漏痔:大露蜂房烧存性,研,掺之;干,以真菜油调(《唐瑶经验方》)。⑥治风热牙肿,连及头面:露蜂房烧存性,研末,以酒少许调,噙漱之(《十便良方》)。
⑦治蜂螫人:露蜂房末,猪膏和敷之(《千金方》)。⑧治重舌口中涎出:蜂房烧灰细研,以好酒和,薄敷喉下(《圣惠方》)。⑨治小儿喉痹肿痛:蜂房烧灰,以乳汁和3克匕服(《食医心镜》)。
⑩治小儿脐风湿肿久不瘥:露蜂房,烧末敷之(《子母秘录》)。
⑾治寸白、蛔虫:蜂窠烧存性,酒服一匙,虫即死出(《生生编》)。⑿治崩中漏下,青黄赤白,使人无子:蜂房末,三指撮,酒服之(《千金方》)。
⒀治细菌性痢疾:蜂窝焙干,研细末,每次0.3~0.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4~7天为1疗程(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临床用于①治疗急性乳腺炎:取露蜂房剪碎置于铁锅中,以文火焙至焦黄取出,碾为极细粉末。每次3克,用温黄酒冲服,每4小时1次,3天为1疗程。1疗程后未痊愈者,可再服1疗程,若已有化脓倾向者本法无效。②治疗化脓性感染:取蜂房3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5分钟,过滤去渣。
用于浸泡或冲洗创面,每日1~2次,每次以洗净创面脓液、污物为度,洗后创面用消毒纱布敷盖。本法对外伤性感染、手术后创口感染、疖、痈、烫伤、蜂窝组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等均有一定疗效,特别对于坏疽性(溃烂的)和化脓性的疮面更为有效。
大黄蜂
露蜂房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