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吴茱萸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41页(988字)

方名。

①《伤寒论》方。又名茱萸汤。吴茱萸1升,人参2两,生姜6两,大枣12枚。水煎去滓,分3次服,日3次。

功能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治阳明胃寒,食谷欲呕,胃脘作痛,吞酸嘈杂;少阴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方中吴茱萸味辛而苦,性燥热,温肝暖胃,散寒降浊为君药;重用生姜辛散寒邪,温胃止呕为臣;人参大补元气,大枣益气滋脾,姜、枣相合,调和营卫,甘缓和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温补降逆之功。

实验研究,本方主要有调节中枢功能,健胃驱风,镇吐等作用。

临床用于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头痛,胃肠疾患,某些眼科疾病,尿毒症性呕吐等。亦用于缩阳症,妇女痛经等。②《备急千金要方》方。

吴茱萸3两,清酒3升。浸1宿,煮减2.5升,分2服。

治产后虚羸,腹中疼痛,盗汗,恶寒。③《外台秘要》引许仁则方。吴茱萸、桂心各2两,陈皮3两,生姜5两,大槟榔10枚。水煎分3服。

治脚气肿疼,闷重冲心急痛。④《圣济总录》卷57方。

炒吴茱萸(汤浸,炒)、厚朴(姜汁炙)、桂(去粗皮)、炮姜各2两,白术、陈皮、人参各1两,川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0.5两。为粗末,每服4钱匕,加生姜3片,水煎去渣服。日3次。治阴寒内盛,腹满腹胀。

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炒吴茱萸2两,桔梗、炮姜、炙甘草、当归、细辛、防风各0.5两,熟干地黄3分。研粗末,每服3钱,水煎服。治妇人脏气本虚,宿夹风冷,胸膈满痛,腹胁刺,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身面虚浮,恶寒战栗;或泄痢不止,少气羸困;或因生产,脏气暴虚,邪冷内胜,宿疾转甚。《证治准绳·女科》卷2亦有此方。治证同。⑥《审视瑶函》卷3方。吴茱萸、半夏(姜制)、川芎、炙甘草、人参、茯苓、白芷、陈皮各等分。

加生姜3片,水煎,食后服。治厥阴经偏头风,四肢厥,呕吐涎沫。

⑦《验方新编》卷9方。炒吴茱萸1.5钱,桔梗、炒干姜、炙甘草、半夏各1钱,细辛6分,当归、茯苓、肉桂、陈皮各8分。

加生姜,水煎热服。治产后口渴痞闷。⑧药膳。见《食鉴本草》。吴茱萸2克,生姜3克,粳米50克,葱白2茎。将吴茱萸研成细末,备用。

将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萸末及生姜、葱白,同煮1~2沸即成。供早、晚食用,5~7天为1个疗程。

功能补脾暖胃,降浊止逆,散寒止痛。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呕吐,胃痛;肝经寒气上逆之干呕,头顶疼痛等。

阴虚火旺者忌服。

上一篇:吴茱萸丸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