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妊娠肿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331页(1382字)

妇科病证名。

指妊娠期间肢体面目或全身发生肿胀的病证。又名子肿、子水不利、胎水、胎水不利、子气、子满、皱足、脆足等名称。一般在怀孕七、八月之后仅有足部或累及双膝下轻度浮肿而无其它不适,且多能于平卧后自消者,乃属妊娠晚期常有现象,不作妊娠肿胀病论。

妊娠肿胀某些久病或肿势急骤发展者,可因水湿内生、阻滞经隧,精血输送受阻或脾虚而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以致肝失血养出现肝阳上亢,甚至阳化风动而演变为先兆子痫和子痫的危重病证。亦有水湿内停胞中,损伤胎元,或因脾虚气弱不能载胎,肾虚胎失所系,以致胎元不固发生早产、小产者。因而在诊治本病时应引起重视以免发生早产、小产。

根据历代医家所论,妊娠肿胀有“病在水者”和“病在气者”的不同表现。“病在水者”,即妊娠水肿乃妊期发生的体内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或内停胞中而产生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证,主要病因病机是:①脾虚水肿。孕妇素体不足脾气虚弱,或因饮食失节恣食生冷厚味油腻之物,或因劳倦忧思所伤而致脾虚,兼因孕后胎居母腹赖中气以载,且妊娠后期胎儿渐大阻碍脾之运化,脾虚失运,水湿不化外溢于肌肤以致肢体面目浮肿。②肾虚水肿。孕妇素禀不足或因多产,房劳伤肾,命火不足。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阴聚于下而有碍于素本不足之肾阳的敷布,脾属中土赖命火以温煦,肾阳失煦则中宫运化失常,膀胱气化失司以致水饮内停,或外泛肌腠发为孕期水肿。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妊身发肿,良由真阴凝聚以养胎元肾家阳气不能敷布则水道泛溢莫制。”“病在气者”即妊娠气肿多由孕妇素性忧思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至妊娠四、五月后,胎儿渐大,滞碍升降之气机,从而两因相感,气滞愈甚,是以升降之机悖逆,故尔清阳不升,浊阴下滞以致下肢浮肿,或因气机不顺而津液不布,湿气内阻发为肿胀。脾虚所致水肿者,临证可见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浮肿,甚或遍及全身,肤色淡黄或白,皮薄而光亮,按之凹陷,如泥成窝即时难起,精神疲乏,气短懒言,脘腹膨胀,食少便溏,小便短少,舌质胖,苔白腻,脉缓滑无力。治宜健脾渗湿,利水消肿。方选白术散、健脾利水汤等加减运用。若脾虚生湿,水湿内停胞中或泛溢于胸腹四肢,则可或在较长时间因肿势缓慢增加而出现、或在短期内急速出现(此种情况少见)腹大异常、胸中满闷、喘逆不安、唇颊青紫、食少腹胀、下肢及阴部水肿,严重时遍及全身、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脉沉滑之胎水肿满病证。

此乃脾湿不化,内停胞中,上迫心肺的见证,治宜健脾除湿,利水消肿。方用鲤汤、茯苓导水汤。

肾虚所致妊娠水肿者可见妊娠中晚期,面浮肢肿甚则阴户及下腹部均见浮肿,尤以下肢为最,肿处皮薄色白而亮,按之凹陷即时难起,面色晦暗,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腰酸乏力,肢冷畏寒,小便短少,苔白润,舌质淡嫩,脉沉细无力或沉迟而弱。

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用真武汤、桂附苓术饮、济生肾气丸等加减化裁。气滞湿阻所致妊娠气肿可见妊娠四、五月后,双足先肿渐及于腿,皮色不变,按不成窝,随按随起,或自觉身重足胀行动不便,头晕而胀,胸闷胁胀,脘闷纳呆,小便自利或尿少腹胀,苔薄腻,脉弦滑。

治当理气行滞,方选天仙藤散、顺气养血汤、茯苓汤加减应用。另外可用《备急千金要方》中赤小豆5升、商陆根1升治疗妊娠手足皆肿、挛急之肿甚治标或正虚不甚者。也可用针刺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配合重灸脾俞、水分治疗妊娠肿胀。

上一篇:妊娠尿血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