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钩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778页(1247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野葛,除辛,断肠草,大茶药,黄猛菜。为钱科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Benth.的全草。常绿藤木,枝光滑。叶对生,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3歧分枝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黄色,苞片2,小而狭;萼片5,分离,长约3毫米;花冠漏斗状,先端5裂,内有较淡的红色斑点,裂片卵形,先端尖,较花筒为短;雄蕊5;子房上位,2室,花柱丝状,柱头4裂。

蒴果卵状椭圆形。种子多数,有翅。

花期8~9月。

果期12月至翌年2月。生于向阳的山坡、路边的草丛或灌丛中。分布浙江、云南等地。

味辛苦,性温,有毒。祛风、攻毒、消肿、止痛。治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

神农本草经》:“主金疮,乳痓,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名医别录》:“破癥积,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岭南采药录》:“不论根茎叶,以之煎水外洗,能散风热毒,洗疥癞及癣。花柳毒、下疳,以之煎浓汁,浸二、三次。”《广西药植图志》:“捣烂外敷治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梅毒恶疮,风痹;制膏敷贴消肿瘤。”外用,捣敷或研未调敷;煎水洗或烟熏。

本品有剧毒,只作外用,切忌内服。

①治疥癞:断肠草、白芷、青黛、五倍子、枯矾、马前子、退各6克,梅片1.2克,松香、雄黄各4.5克。共为细末,以蜡油熔化和药膏贴之(《岭南药志》)。

②治瘰疬:断肠草根,红老木薯,2味酌量。共捣烂,用酸醋煎1小时取起,侯冷敷患处,连敷3天(《岭南草药志》)。

③治痈疮肿毒:生断肠草120克,黄糖15克。

共捣敷患处。

④治风湿关节痛:干断肠草30克,防风6克,独活3克。共研粗末,用纸卷烧烟熏患处(上2方出《广西药植图志》)。

⑤治远年臁疮:鲜大茶药500克,煎水洗患处,日洗数次,洗后将药叶1张贴疮口。⑥治瘭疽:大茶药叶、石灰。

2味捣烂,贴患指第三节,有脓即溃,无脓即消(上2方出《岭南草药志》)。根、茎、叶含生物碱钩吻素子、寅、卯、甲、丙、辰,其中钩吻素子的含量最高,钩吻素寅性剧毒,为最重要的有效成分。

根、茎、叶3部分均有剧毒。对于大茶药和北美大茶药之化学与药理,30年代我国学者有较详尽的研究。

钩吻的主要毒性成分为钩吻素子、钩吻素寅、钩吻素卯等。其作用性质与北美钩吻素中所含生物碱钩吻素甲、钩吻素乙相似,但毒力稍逊,钩吻素寅对家之最小致死量为0.8毫克/千克。

中毒之主要症状为呼吸麻痹,轻者呼吸困难,重者死于呼吸停止。

钩吻素甲对小有镇痛作用,其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

钩吻素甲能阻断电刺激心迷走神经或注射乙酰胆碱引起之降压反应。它有微弱的5-羟色胺样作用,能加强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临床上用钩吻素甲治疗神经痛,特别是三叉神经痛,也有用其酊剂治急性脊髓灰白质炎。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甚近,故应用时需十分小心,严密观察,特别是呼吸的情况。

胡蔓藤 1.花枝 2.根

上一篇:钩虫病*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