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秦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955页(1557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等。

为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小叶白蜡树Fraxinus bungeana DC.及秦岭白蜡树Fraxinus paxiana Lingelsh.的树皮。

苦枥白蜡树:落叶乔木,高10米左右。树皮灰褐色,较平滑,老时浅裂;小枝亦平滑,皮孔稀疏,阔椭圆形;芽短阔,密被褐色绒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叶柚无滑无毛;小叶通常5片,罕有3或7片,小叶柄长5~15毫米,光滑无毛;叶片卵形,罕有长卵形或阔卵形,顶端1片最大,长8~11厘米,宽4.5~6.5厘米,基部1对最小,长4~6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略呈圆形,边缘有浅粗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脉下部之两侧有棕色柔毛。

花与叶同时开放,或稍退于叶,圆锥花序生于当年小枝顶端及叶腋;花小,花萼杯状,4裂;无花冠;雄蕊2,外露;雌蕊2,心皮合生,柱头2裂。翅果倒长披针形,窄或稍宽,长约3厘米,先端窄圆或窄尖。

花期5~6月。果期3~9月。生于阳坡或阔叶林山坡。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地。

小叶白蜡树:形态与上种相近,主要区别是小叶小,卵形或圆卵形,长2~4厘米,宽1.5~2.5厘米,最下1对小叶不比其它小叶小,或微小,叶两面光滑无毛。有花柄,花瓣线形,淡绿色。花期5月。

果期9月。

生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秦岭白蜡树:落叶乔木,高达20米。冬芽具锈色绒毛。

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叶柄极短;叶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具锈色绒毛。

圆锥花序长大,顶生;花白色;萼大,4裂;花瓣基部线状,渐向先端扩大为匙形;雄蕊与花瓣等高。

翅果线状匙形,长2.5~3厘米。花期6月。

生于山坡或沟岸。分布四川、湖北、陕西等地。春、秋剥下枝皮或干皮,晒干。干燥的枝叶呈卷筒状或槽状长条形,长30~70厘米,径1.5~3厘米,厚3毫米。

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往往相杂不匀。外皮不平滑,有浅色斑点,内面黄白色或棕色,有光泽。

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无臭,味苦。水浸液黄碧色,并有蓝色萤光,干燥的干皮成长条块片,不成卷,厚6~10毫米。外皮灰棕色,有红棕色斑点相间成不规则的斑纹。

外皮剥离后,可见红棕色内皮。内面浅棕红色,平滑。

余与枝皮相同。以整齐,长条筒状者为佳。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后切生或段,晒干。味苦,性寒。入肝胆经。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现代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支气管炎,皮癣等。《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剂。

外用:煎水洗。脾胃虚寒者忌服。①治慢性细菌性痢疾、秦皮12克,生地榆、椿皮各9克,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麦粒肿,大便干燥:秦皮9克,大黄6克,水煎服。孕妇忌服(《河北中药手册》)。③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50克。以清水1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近效方》)。

苦枥白蜡树皮含栗树皮甙、马栗树皮素等香豆精类及鞣质。小叶白蜡树皮含秦皮素、秦皮甙、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等。药理实验证明有消炎、镇痛及利尿、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其毒性很低,马栗树皮甙3克/千克腹腔注射小,皆不致死;也有报告马栗树皮素皮下注射250毫克/千克即可致死。

现代临床常用治疗细菌性痢疾、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

苦枥白蜡树 1.果枝 2.果实

秦皮药材

上一篇:秦艽鳖甲散 下一篇:秦皮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