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臭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069页(1555字)

中药名。

出《生草药性备要》。别名:臭艾,小香草,荆芥七。

为芸香科植物芸香Ruta graveolens L.全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有强烈气味。基部木质化,全株无毛,有腺点。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全裂至深裂,长5~15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匙形,长1~2厘米,全缘或有钝齿。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金黄色,直径约1~2厘米;萼片4~5,细小,宿存;花瓣4~5,边缘细撕裂状;雄蕊8~10,花初开时花瓣对生的4枚贴伏于花瓣上,与萼片对生的4枚较长,斜出外露,盛开时全部雄蕊并列一起且等长;心皮3~5,上部离生;花盘有腺点。蒴果4~5室,成熟时开裂。

种子肾形,黑色。花期春季。我国南部多有栽培。6~7月采收,阴干,味苦辛,性寒。

祛风,退热,利尿,活血,解毒,消肿。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小儿凉风,小便不利,泄泻,疝气,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热毒疮疡,湿疹。内服:煎汤,3~9克。外用:捣敷、捣汁调敷或塞鼻。

孕妇忌服。①治小儿惊风:鲜臭草15~21克。

酌冲开水炖服,一般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②治泄泻及小便不通:臭草叶,或生或煮食之(《本草纲目拾遗》)。

③治腹内蛔虫:清油煎臭草叶,捣烂敷脐上(《本草纲目拾遗》)。

④治鼻血,臭草叶捣烂,塞鼻孔(《本草纲目拾遗》。

⑤治小儿头上小疖:臭草叶捣取汁,和青黛搽(《岭南采药录》)。⑥初生儿疝气(由哭号引起):鲜臭草9~15克。

酌加开水炖服。⑦治跌打肿痛:鲜臭草叶15克,捣烂冲酒服;另用鲜臭草叶捣烂推擦伤部(《福建中草药》)。⑧治小儿湿疹:鲜臭草茎、叶6~9克,绿豆9克。

开水泡服(《福建中草药》)。

臭草全草含挥发油,内含壬酮-2,十一酮-2,壬醇-2,十一醇-2和它们的乙酸酯,按叶素,α-和β-蒎烯,芳樟醇,莰烯,樟脑烯,柠檬烯,对聚伞花素等。还含生物碱:芸香碱,香草木宁碱,茵芋碱,6-甲氧基白鲜碱,加锡弥罗果碱,山小橘碱,γ-崖椒碱,芸香宁碱,芸香吖啶酮,N-甲基坡拉特德斯明,日巴里尼定,芸香里尼定和它们的季胺离子,2-〔4-(3)4-甲二氧基苯)丁基〕-4-喹诺酮等。

又含黄酮类芸香甙及香豆精类。根含生物碱,香豆素类。

臭草尚含大黄酸等。

全草所含的总碱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以山小橘碱作用最强,效力与罂粟碱相当。对大粤氏扩约肌,总碱也有解痉作用。种子的水提物对豚鼠的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引起流产的成分为挥发油,乃直接作用于子宫肌纤维所致。

孕妇坠胎往往引起死亡或出现严重反应,故认为流产为全身中毒症状的结果。对催产素引起的大鼠子宫肌收缩,茵芋碱可增强之;而白鲜碱、崖椒碱则削弱之。

补骨脂素对未成熟雌,能拮抗雌激素作用,而与孕激素则有微弱的协同作用。

补骨脂素和花椒毒素可引起光过敏,注射和内服此种物质后,再以长波紫外线或日光照射,可使受照射的皮肤红肿,色素增加,表皮增厚。

特别是花椒毒素作用强,可用来治疗白癜风。在体外有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呋喃香豆精类对细菌有光敏作用,可引起细菌死亡,这些化合物本身无抗菌作用。在体外试验中补骨脂素、花椒毒素(100微克/毫升)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伞形花内酯对布鲁氏杆菌有抗菌作用,补骨脂素如和紫外线同用,可灭活某些DNA病毒和RNA病毒。

臭草含的挥发油,有难闻的气味和刺激性,用于皮肤可引起烧灼感、发红和起泡,内服则引起胃痛、呕吐、衰竭、意识模糊、抽搐等。对低等动物可引起肝变性和肾炎。400毫升/千克1次就可使豚鼠致死,此乃由于肾上腺出血而致;此外尚有肝的混浊肿胀、脂肪变性,急性出血坏死及肾脏严重郁血而致尿血。补骨脂素的半数致死量:小鼠口服为625毫克/千克。

皮下注射480毫/千克;大鼠口服为1330毫克/千克,皮下注射为830毫克/千克。

上一篇:臭灵丹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