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海蛤壳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144页(966字)

中药名。

见《饮片新参》。别名:海蛤,蛤壳。为帘蛤科动物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等几种海蛤的贝壳。4~10月间捕捉。获得后去肉,洗净晒干。贝壳呈类圆形,外表面黄白色。

壳顶歪向一方,有排列紧密的同心环纹,沿此纹或有数条灰蓝色轮纹,腹缘细齿状。壳内面乳白或青白色,光滑无纹。体轻,质坚硬略脆,断面层纹不明显。气稍腥,味淡。

以光滑、洁净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

蛤壳:洗净,晒干,碾成碎块。煅蛤壳:取净蛤壳置无烟火上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即成。蛤粉:将煅蛤壳碾至极细成粉末状。味咸,性平。入手足太阳、阳明经。入心、肾二经。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病因热邪痰结气闭者宜之,气虚有寒、中阳不运而为此证者,切勿轻授。①治咳喘痰多:海蛤壳、半夏、桑皮、苏子、贝母各9克,瓜蒌15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痰饮心痛: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瓜蒌仁(蒂穰同研)。上以海蛤入瓜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50丸(《医学纲目》)。③治水肿,咳逆上气,坐卧不得:海蛤30克(细研),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汉防己30克,杏仁0.3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遂30克(煨令微黄),桑根白30克(锉)。

上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捣2、3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于食前,以大麻子汤下7丸(《圣惠方》)。

④治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海蛤壳12克,海藻、牡蛎各15克,夏枯草18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⑤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海蛤壳、滑石、甘草(炙)各30克,芒硝15克。上捣罗为散。每服6克,子清调下(《类证活人书》海蛤散)。⑥治鼻衄不止:蛤粉30克(研极细,罗5~7遍),槐花15克(炒令焦,碾为末)。

上研令极匀细。每服3克,新汲水调下。如小可只用1.5克。

兼治便血不止,不拘时候(《杨氏家藏书》神白散)。⑦治外阴炎、外阴湿疹、外阴溃疡:煅蛤粉3克,樟丹4.2克,冰片1.2克。上药研成细粉,用液体石蜡合成药膏。

清洗患部后,将上药涂于患部,覆盖纱布,每天2次。海蛤壳含碳酸钙、壳角质等。

上一篇:海浮石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