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流行性感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151页(1513字)

病名。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夏天亦有。中医称为“时行感冒”、“时气病”等。西医认为流感的病原体为流感病毒,经飞沫传染,经口、鼻至呼吸道直接传染为主,患者潜伏期末已可传播,发病3日传染性最强。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在呼吸道发生炎性病变。

亦可由淋巴、血液循环传播,造成毒血症,侵入其他组织,引起病变。轻型: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被流感病毒破坏的细胞5天后基层细胞开始增生,2周后形成新的纤毛上皮细胞层。重型:以出血性、坏死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为主。中医认为流感与自然环境、气候因素对流感流行规律有一定的影响。

认为是由于“非时暴寒”、“非节之气”、“时行乖戾之气”等侵袭所致。《中国医学大辞典》:“……感冒非时暴寒所致,多见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痛、无汗、或呕逆恶心等症,其脉人迎多浮紧,亦有弦数者”。

“此证多由天时冷暖不一,风邪由口鼻吸入,郁于肺经,而见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咳嗽自汗等症;甚者头痛身热,痰壅气喘声哑咽干,脉浮而数,易于传染”。外邪袭扰由口鼻而入,郁于肺、胃两经,而见咳嗽、流涕、干哕、恶心等;外束肌表而发热;滞于经络而头痛、项痛、周身疼痛;邪实正虚则来势凶猛,病情急骤。根据四时当令之邪不同,辨证有异。

西医诊断分典型流感,好发于成年人、青少年与学龄儿童。

急性起病,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疼痛、结膜充血、咽痛等。轻型流感起病急,发热轻,全身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均轻,病程1~2天,仅由血清抗体测定证实。

肺炎型流感,即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中医辨证则分为①冬日流感:感受寒邪。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身无汗出,口不干渴,舌质不红,薄白苔或薄白腻苔,脉浮紧,属伤寒。

感受非时之气,不寒反温为冬温。

症见发热甚,微恶寒或不恶寒,头痛鼻塞,口微渴,无汗或汗少不彻,心烦急,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则属温病。②春日流感:暖风迎面,风温之邪外冒。

症见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口不渴或微渴,头痛,有汗或汗出不彻,咳嗽咽痛,舌质红或边尖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数。③夏日流感:感炎夏之暑热,暑必夹湿。症见发热,头痛头胀,恶心呕吐,胸闷身倦,腹痛腹泻,或渴或不渴,舌质红或不红,舌苔白滑或微腻,脉浮数或濡数。

④秋日流感:凉燥之邪侵袭。症见头痛恶寒,发热鼻塞,咽干咳嗽,痰稀,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温燥之邪侵袭,症见头痛身热,不恶寒,口渴咽干,咳嗽无痰或稠痰不易咯出,有汗,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数。

⑤变证:由卫气转营血,症见身热夜甚,渴欲冷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鼻衄或痰中夹血丝,舌质红绛,脉细数。逆传心、肝两经,症见壮热持续,口渴烦躁,神识昏沉,惊厥发作,舌质红绛,苔少,脉象细数或弦数。

西医治疗:急性期及早卧床休息;多食青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注意室内湿度,尽量隔离患者。流感时发热应尽量少用解热镇痛药。针对病原治疗,选择金刚烷胺、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等抗病毒药。中医治疗:证属冬日流感,感冒寒邪、寒束肌表,治宜辛温解表。

方用麻黄汤合九味羌活饮化裁。证属春日流感,春日较暖,风温之邪袭扰,治宜辛凉解表、清热疏风。方用银翘散加减。证属夏日流感,暑必夹湿,湿热互见。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藿香正气散合新加香薷饮加减。

证属秋日流感,凉燥之邪袭扰,治宜辛温润燥法。方用杏苏散加减。

变证,由卫气转营血者,治宜清热凉营。方用清营汤加减。本病预防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后多数良好,并发心肌炎、肺炎、脑损伤者预后差,可有死亡。

上一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下一篇:流金凌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