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黄药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239页(1270字)

中药名。

出《本草图经》。别名:黄药、黄药根,木药子,大苦。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又名:土卵,山慈姑,淮山薯。

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块茎单生,球形或圆锥形,直径3~10厘米,外皮暗黑色,密生须根。

茎圆柱形,长可达数米,绿色或紫色,光滑无毛。夏末至冬初均可采挖,以9~11月产者为佳。

药材:干燥的块茎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片子,横径2.5~6厘米,长径4~7厘米,厚0.5~1.5厘米。表面棕黑色,有皱纹,密布短小的支根及黄白色圆形的支根痕,微突起,直径约2毫米,一部分栓皮脱落,脱落后显露淡黄色而光滑的中心柱。切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平滑或呈颗粒状的凹凸不平。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或呈颗粒状。

气微,味苦。以身干、片大、外皮灰黑色、断面黄白色者为佳。主产湖北、湖南、江苏。

味苦,性平。《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厥阴经。”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本草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内服:煎汤,4.5~9克。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痈疽发时不焮肿、不渴、色淡、脾胃作泄者,此为阴症,当以内补为急,解毒次之,药子之类宜少服,只可外敷。”①治吐血:真蒲黄、黄药子等分。用生麻油调,以舌舔之(《百一选方》)。②治疮:黄药子120克,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简要济众方》)。③治天泡水疮:黄药子末搽之(《濒湖集简方》)。④治缩脚肠痈:干黄独30克,煎服。不可多用(《浙江民间草药》)。

⑤治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黄药子30克,地30克(微炙),牙硝15克。上药捣细罗为散,以蜜水调下3克(《太平圣惠方》)。

⑥治瘿气:黄药子300克,浸洗净,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忌一切毒物及不得喜怒(《斗门方》)。⑦治睾丸炎:黄独根9~15克,瘦肉12克。

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⑧治腹泻:黄药子研末,每次3克,开水吞服(《贵州草药》)。

现代临床治疗①甲状腺肿:黄药子50克,水煎2次,滤液混合,再加白酒400毫升,共成2400毫升。每次5毫升,每日2次,饭后服。

②百日咳:取鲜黄独根块或果实9~15克,加冰糖9克炖服。③治疗食道癌、胃癌:取黄药子300克,以62度白酒浸泡。

日服浸液50~100毫升。分数次服。

成分:半干燥块茎含蔗糖约22.5%、还原糖0.69%、淀粉2.5%、皂甙、鞣质。还含黄独素B、C与薯蓣皂甙元。现代药理研究报道①对甲状腺的影响:对0.1%硫氰酸钾造成的大轻度甲状腺肿有对抗作用,黄药子对缺碘食物所致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表现在肿大的甲状腺重量减轻、腺组织和血清蛋白结合碘增加。②其他作用:黄药子酊剂与煎剂对离体蛙心和在位蛙心均有抑制作用,对离体肠亦表现抑制,对未孕家兔与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出现强直收缩与节律性收缩。

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可被苯海拉明所取消。

上一篇:黄荆根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