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羚羊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426页(1221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为科动物赛加羚Saiga tatarica L.等的角。体形中等,身长1~1.4米,肩高,头大,鼻吻膨大,鼻孔亦大,眼大,耳短,四肢细小,蹄低而长,尾细短下垂。全身呈棕色或栗色。

雄兽具角,长于眼眶之上,向后微倾。雌兽无角,仅有短的突起。

药材:完整的角呈长圆形,略呈弓形弯曲,长25~40厘米,基部直径约3厘米,白色或黄白色。除尖端部分外,有10~20个隆起的轮脊,幼枝较少。

尖部光圆,弯锥形,嫩枝透视有血丝或呈紫黑色,无裂纹,质老的有纵裂纹,无黑尖。角基部圆形,有骨塞,约占全长的一半。骨塞圆形,坚硬而重,表面有凸出的顺纹与角内面合槽,颇坚固,自横截面视之,其接合处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将骨塞除去后,角之下半段为筒形,中空,有细孔直通尖上,习称“通天眼”,近光可透视。

质坚硬。以质嫩、色白、光润、有血丝、无裂纹者为佳。

羚羊角片:除去骨塞,入水中浸渍后,捞出,去筋,镑成纵向薄片,晾干。羚羊角粉:除去骨塞,锉碎,研成细粉。咸,寒。入肝、心经。

平肝熄风,清热镇惊,解毒。治热病神昏痉厥,谵语发狂,头痛眩晕,惊痫搐搦,目赤翳膜。

神农本草经》:“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下注,安心气。”《名医别录》:“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湿风热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本草纲目》:“羚羊角,入厥阴肝经。肝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

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及经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惊骇不宁,狂越僻谬,而羚羊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发病则瘀滞下注,疝痛毒痢,疮肿瘰疬,产后血气,而羚羊角能散之。

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懑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羊角能降之。”①治伤寒时气,寒热伏热,汗、吐、下后余热不退,或心惊狂动,烦乱不宁,或谵语无伦,人情颠倒,脉仍数急,迁延不愈:羚羊角磨汁半盏,以甘草、灯心各3克,煎汤和服(《方脉正宗》)。②治血虚筋脉挛急,或历节掣痛:羚羊角磨汁半盏,以金银花45克,煎汤一碗,和服(《续青囊方》)。③治痘疹后余毒未清,随处痛肿:羚羊角磨汁半盏,以黄芪、金银花各60克,煎汤和服(《本草汇言》)。成分:含磷酸钙、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其中角蛋白含量最多。

羚羊角的角蛋白含硫只有1.2%,是角蛋白中含硫最少者之一。药理研究表明: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降低小朝向性运动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煎剂能降低咖啡因所致蟾蜍及小鼠的惊厥率。羚羊角煎剂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引起发热的家有解热作用,灌胃后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6小时后逐渐恢复。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增加动物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有镇痛作用。

赛加羚羊

羚羊角药材

上一篇:涵养本源法 下一篇:羚羊角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