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顶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88页(946字)
中药名。
见《贵州草药》。为菊科植物大白顶草Senecio oryzetorum Diels的全草。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具纵条纹。
叶互生,叶片长倒卵形,有不规则的羽状深裂,裂片边缘具小尖齿。头状花序顶生,排成疏散的伞房状;总苞钟状,苞片线状披针形,基部有数枚线状小苞片;花全为管状,黄色,先端5裂。
瘦果短,圆筒形,具纵棱,冠毛多数。花期春夏季。生于村边路旁。分布贵州、云南等地。夏、秋采收。味甘,性平。
清热解毒。治小儿白口疮,疔疮。
外用:捣敷或捣汁搽。同属植物欧洲千里光含千里光宁碱、千里光菲灵碱和倒千里光碱,又含碳氢化合物(熔点66~67℃)、廿六醇、一种酸类化合物C7H6O6(250~260℃升华)、β-谷甾醇、槲皮万寿菊甙、毛茛黄素等。
本品所含的几种生物碱皆属千里光生物碱,都是羟基双稠吡咯定衍生物千里光原碱与各种有机酸所成的酯。这类生物碱广泛存在于千里光属、豆科的野百合属、紫草科的天芥菜属中。
在植物中常与其N-氧化物同时存在。在生长发育阶段直至开花前,其N-氧化物的含量逐渐增至最高,生物碱本身含量较少;在生长静止期,其N-氧化物的含量又变少。
此氧化还原系统可能在植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千里光生物碱可引起肝脏之病变,牛、马、羊、猪、鸡、鹅等食之皆可中毒,引起死亡。人类亦有食此植物而得病亡报告。本类生物碱可引起肝脏毒性,千里光在化学结构碱应有双键;饱和者如阔叶千里光碱即无肝脏毒性。
千里光原碱上的伯醇基必需酯化,特别是形成环化酯后,方有毒性。酯的侧链上,至少有一个分支碳链。千里光原碱本身并无毒性。双稠吡咯定类生物碱,特别是野百合碱、天芥菜碱及其N-氧化物、毛果天芥菜碱、富尔文碱、美丽猪尿豆碱、千里光灵碱及其N-氧化物等皆有抗肿瘤作用。
对小鼠肝癌、大鼠肉瘤-45,毛菓天芥菜碱亦有些效。千里光碱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轻度抑制作用。
千里光菲灵碱无效,抗癌作用与其化学结构之关系,尚不了解。根据其能引起大鼠的肝、肺中实质细胞的增大及巨形核,有抗肿瘤作用,还能引起果蝇的遗传突变,植物及大鼠细胞中染色体之破裂,大鼠的胎仔畸形等,因而认为它对细胞分裂有干扰作用;双稠吡咯定对肝、肺内皮细胞的毒性及其他作用,皆与“烃化”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