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千屈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296页(923字)

中药名。

出《救荒本草》。为千屈菜科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的全草。

千屈菜,又名:对叶莲,对牙草,铁菱角。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体具柔毛,有时无毛。

茎直立,分4枝,有4棱。叶对生或3片轮生,狭披针形,长4~6厘米,宽8~15厘米,先端稍钝或短尖,基部圆或心形,有时稍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两性,数朵簇生于叶状苞片腋内;花萼筒状,长5~8毫米,外具12条纵棱,裂片6,三角形,附属体线形,长于花萼裂片,约1.5~2毫米;花瓣6,紫红色,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雄蕊12,6长6短;子房无柄,2室,花柱圆柱状,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全包于萼内,成熟时2瓣裂;种子多数,细小。

花期7~8月。

生于潮湿地,常栽培作观赏。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同属植物光千屈菜Lythrum anceps Mak.亦同供药品。

与上种的主要区别是:茎叶无毛,叶对生,披针形;花3~5朵聚成短小的聚伞花序,在叶(苞)腋呈轮生状,萼的附属体短,长0.6毫米左右。分布我国北部及东北部。

秋季采收。

味苦,性寒。清热,凉血。治痢疾,血崩,溃疡。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研末敷。

①治痢疾:千屈菜9~15克,水煎服。②治溃疡:千屈菜叶、向日葵盘,晒干,研末,先用蜂蜜搽患处,再用药末敷患处(①②出《湖南药植志》)。全草含千屈菜甙、鞣质。灰分中钠为钾的一倍,并含多量铁,胆碱0.026%。

鞣质主为没食子酸鞣质,其含量为:根8.5%,茎10.5%,叶12%,花13.7%,种子亦含大量鞣质。花含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荭草素、锦葵花甙、矢车菊素半乳糖甙、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和少量绿原酸。

生药煎剂有抗菌作用,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肠、伤寒杆菌属的生长;痢疾杆菌尤为敏感。对豚离体肠管,最初有增强作用,但稍后则显示解痉作用,能减弱乙酰胆碱和组织胺对肠管的兴奋作用。

其止血作用则由于含鞣质所致。其根煎剂用于泻下或慢性痢疾作为收敛或缓和剂;此作用可能系其中所含之千屈菜甙、Fe2O2·XH2O与鞣质所引起,对肾、胃及循环系统无害。

其提取物Salicaivine能阻止人因服用根皮甙而引起之尿糖,但它本身不产生低血糖。

上一篇:千金翼方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