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太医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538页(580字)

古代医疗机构名称。

始设于北朝时期,隋代太医署为专门的医疗及教育机构,属门下直管辖。内设太医博士教学,并药园师、主药等,署内分科有医、按摩、咒禁等。

唐太医署于624年(武德七年)设立,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正统的医疗及医学教育、管理机构,也是全国最高的医学业务指导机构。唐太医署承隋制略有改动。

内有医疗部门,专职负责帝王及官宦上层的医疗保健事务;并设有药园、药库等。太医署归太常寺管辖、其最高官员为太医署令(又称太医令)。

唐太医署尤为重视教育培养医学生、分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4科,各科有太医博士1人主管教学。唐太医署最盛时有医师数百人、医学生300人左右(贞观年间)。所有医学生必先修习《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脉经》等经典医籍后,方分科学习。

其中以医科生徒最多,内设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及角法等专业。修业年限不一,体疗1门年限最长为8年,相当于后世“大方脉”,即内科,其余多为5年或3年、4年。太医署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据《唐书》、《新唐书》、《唐六典》记载,各科每月、季、年均有考核,按成绩水平升降级或录用授以职衔如医师、医正、医工、医人等,成绩2年不及格则予以除名。

中唐以后,太医署亦日渐衰落、有名无实。其后宋代时改设太医局与翰林医官院,分辖医学教育与医疗。见有关太医各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