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中药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577页(1519字)

中药学着作。

①南京中医学院和江苏省中医研究所编。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一套系统整理传统中药理论及临床运用基础上的教科书。全书分为3篇。

上篇总论中药学发展简史和炮制、制剂等概念和基本知识;中篇收录常用中药560种,对各药的产地、科属、药材部分、性味、归经、主治、功用详细介绍并附生药形态图;下篇为古代有关文献医籍中摘录出来的文献参考资料,便于学习时对照原文。②高等中医院校协编教材,高学敏主编,1990年9月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总论、各论和附录3大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历代中药学代表作及专科本草代表作、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并在总论篇末附有中药基本理论现代研究简介。各论共收载全国及三北地区常用中药500味(含正药430味、附药20味),按功效不同分20章介绍,每章先列概说,介绍本章药物的概念,作用、适应症、分类、配伍规律、使用注意及近代研究概况。

每味药分概述、性味归经、药物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医籍摘要、现代研究几项论述。

附录介绍临床常见病证用药、药名索引,引用方剂索引。该书吸取了前几版教材的优点,充实了中药药性理论内容,加强了总论与各论、功效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提高了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③高等中医药院校外国进修生教材,南京中医学院主编,1987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总论、各论、附篇3部分。总论重点阐述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及配伍、禁忌等基本理论;简要介绍中药的产地、采集、炮制、剂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收载常用中药278种,按药物功效分18类。每味药中首先将药物的来源、学名、产地、采集列为一段介绍,下列别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按语等项,篇末附有本章药物的功效归纳简表。附篇有方剂索引、药名索引、中药功效术语解释99条。

该书篇幅短小、文字通俗,突出了中医特色,是一本适合外国进修生使用的教材。④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中医、中药、针灸专业用。

凌一揆主编,198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总论、各论2部分。总论介绍中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中药采制的理论与技术,以及药物性能、配伍、应用知识等基本概念。各论介绍全国多数地区常用中药493种,按药物功用的共性,结合治法进行分类,共分20章。

此外对不同来源或同一来源而药用部位不同,但疗效相似而且临床常用的一些药物,作为附药,概述其功能功效和用法,分列于相关药物之后。药物的性能、功效和应用,是各论的重点内容,根据中医学辨证用药的理法,以中医理论阐述各个药的基本功效及适应范围,并引证了必要的方剂。书末列有附篇,介绍历代主要本草学着作、药名中文笔画索引、引用方剂索引。该教材是在第2版教材基础上吸取其他各版教材的长处,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审的。⑤高等中医药校教学参考丛书,颜正华主编,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总论和各论2部分。总论部分介绍了中药的起源、历代有代表性的本草着作及其主要学术成就、建国以来中药事业的发展概况、中药的命名方法与分类沿革、中药产地、采集、炮制、性味以及现代研究。各论收载常用中药500余种,按药物的功效分20章,每章前有概述,后有小结,每味药按来源、采制、别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按语、本草选录、现代研究、附药13个栏目进行编写。

书末附有辨证用药举例、中药化学知识简介、引方索引、药名索引。

该书在深度和广度上超过了5版《中药学》教材,可作为中医药院校师生教学参考用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