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796页(2598字)
中药名。
出《本草经集注》。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干燥叶。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家艾。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
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金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长圆形。花期7~10月。生于路旁、草地、荒野处。亦有栽培者。分布于东北诸省、河北、山东、及南方诸省。
同属植物野艾Artemisia vulgaris L.又名:火艾、五月艾。高45~100厘米。
中部叶1~2回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或有锯齿,叶上面无腺点,近秃净,下面被白色丝状毛;上部叶近乎无柄,裂片狭窄如线。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其叶亦可作艾叶用。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叶片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
上面灰绿色,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微苦辛。以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生产。不同的药材,炮制方法各异。艾叶: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艾绒: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用醋喷洒,拌匀后过铁丝筛,未透者重炒,取出,晾凉,防止复燃,3日后贮存(每艾叶100斤,用醋15斤)。
味辛苦,性温。
入脾、肝、肾经。温经理气,行血止血,散寒除湿,安胎。
治心腹冷痛,久痢,泄泻转筋,吐血,衄血,下血,崩漏,月经不调,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盗汗,湿疹,疥癣。《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阴虚血热者慎用。①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2钱(《卫生易简方》)。②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3斤,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③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6克,辣蓼6克,车前50克。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服1次(《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④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30克,蒲黄、蒲公英各15克。每日1剂,煎服2次(《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3合(《千金要方》)。⑥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2两,醋1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1日2~3次(《御药院方》)。⑦治盗汗不止:熟艾2钱,白茯神3钱,乌梅3个。
水1盅,煎8分,临卧温服(《本草纲目》)。⑧治妊娠卒胎动不安,或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1鸡子大,以酒4升,煮取3升,分为2服(《肘后备急方》)。
现代临床用之治疗;①慢性支气管炎:取干艾500克或鲜艾1000克,洗净、切碎,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得滤液3000毫升,加适量调味剂及防腐剂。日服3次,每次30~60毫升。
或制成注射剂,每日2次,每次肌注2~4毫升。或用蒸馏法提取艾叶油,制成胶丸或糖衣片服用,每日量0.1~0.3毫升,分3~4次口服,10天为1疗程。
②慢性肝炎:将艾叶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克,每日肌注4毫升,总疗程为1~2个月。
治疗期间同时给予保肝药物。
③肺结核喘息症:用10%艾叶液每次30毫升,日服3次,食前半小时服用。经验证明,以对肺部无严重纤维增生或肺气肿存在者效果较佳。④钩蚴皮炎:在局部钩蚴感染24小时内,取直径1.5厘米的艾绒卷,熏烫钩蚴感染部。对于皮疹多而范围广的皮炎,将患部皮肤分区逐一熏烫5分钟。患者一般于晚间艾熏后,即痒止入睡,次晨痒感消失。⑤妇女白带:取艾叶15克煎汤去渣,鸡蛋2个放入汤内煮后吃蛋喝汤,连服5天。
艾含挥发油,成分是水芹烯、荜澄茄烯、侧柏醇等。野艾的石油醚抽提物中含侧柏酮、豆甾醇、β-谷甾醇、α-香树脂醇及其乙酸酯、α-及β-蒎烯、羊齿烯醇。
尚含多炔化合物去氢母菊酯和十四碳-8,10,12-三炔-6-烯-3-酮等。野艾所含挥发油成分以1,8-桉叶素为主,其余为α-及β-蒎烯、侧柏酮等。
叶含廿四醇、β-谷甾醇、L-甲基肌醇和L-肌醇。根及茎含蒿淀粉。
根尚含多种多炔化合物,其中有廿-碳-1,11,13-三烯-15,17,19-三炔,十四碳-8,10,12-三炔-6-烯-3酮和十二碳-6,8,10-三炔-4-烯-3酮。小枝含催产素样作用物质。
野艾比其他植物含碘较多,也较易从土壤中吸收钡。艾主要药理作用是抗菌。
野艾的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霍乱孤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小野艾水浸剂及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与苍术、或与菖蒲及雄黄、或与苍术、雄黄、白芷等混合烟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人型H37RV)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小野艾叶烟熏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
除抗菌作用外,野艾浸剂对豚鼠支气管有舒张作用。煎剂可以兴奋家兔离体子宫,产生强直性收缩。
粗制浸膏对豚鼠离体子宫亦有兴奋作用。小野艾水浸液对离体兔肠、离体蛙心在大量时均为抑制作用,兔耳血管灌流时几无影响,给小鼠腹腔或静脉注射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艾叶水浸液给兔灌服有促进血液凝固和解热作用。
1.叶枝 2.花枝
野艾 1.花枝 2.头状花序 3.雌花 4.两性花
艾叶药材